历史

第十一章 认同或独立思考(1/2)

    —信念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说:这是西塞罗说的,那是柏拉图说的,这些是亚历士多德的方式。但是,什么是我们自己说的呢?什么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什么是我们自己要做的?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蒙田(MicheldeMontaigne)    不合时宜的论调    一位在几周前刚开除了数百名员工的董事长(他称之为“组织重整”),在一次“重整”后的庆祝活动中高谈阔论:“女士们、先生们,在这艰难的时刻,谢谢你们支持公司的做法,我对此及你们以往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欣慰。”难道每个人都对裁员满意吗?没有人敢于表达自己的异议吗?我想反问这位董事长:“公司可曾真的重视过员工?”在过去的几年中(也许在未来几年可能也是如此),成千上万的工薪阶层失业,而企业都以“大局为重”作为借口,逃避良心的谴责。但是反过来讲,你能期望没有安全感的员工认同企业吗?  过去,企业用“面包”和“鞭子”来管理员工,现在则变成了唤起员工心灵的感动。显然,由于经济条件的恶化,管理基层用意识形态的控制取代了量化的估算,然后再辅以领袖的模范事迹,作为管理员工的手段。因此,管理阶层的最高指挥原则就是:让员工百分之百的认同企业、产品、业务和愿景规划。  对于“认同”的呼吁是不合时宜的。认同的前提是稳定的组织形态,三十年如一日,而处于目前的环境,企业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对员工来说,企业已不再是人生计划的安全保障,也不再是终身从事的事业的温床。目前接近退休的那一代人,对企业的认同度最高。不过,在目睹了父辈们深受认同之害后,你还能要求年轻的一代也步其后尘吗?  现代企业为了减少员工的复杂费用,放弃了长期的雇佣关系,采取松散的工作方式和关系。随时变更工作地点、按日计酬、短暂合作、讲究实际、按时购买的服务等等,所有这些年轻人所熟悉的方式,只不过是为了让利益最大化。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企业不再有任何道德的顾忌。不过,企业必须认清另一个事实:把员工当作赚钱工具的企业,自己也会被员工当作事业的工具。如果你只想得到利益,你就只能得到薪资。企业自己摧毁了认同的作用。    核心问题    当企业要求员工认同时,他们知道这对员工们来说是一种额外负担吗?他们不知道。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来说,他的房间里有罗纳尔多、麦当娜或施瓦辛格的照片,这不足为奇。但对于30岁的人来说呢?他们应当追求的是自我认同,而不是偶像认同,否则,他们就该去看心理医生了,临床心理学将其称之为“年龄退化”。30岁的人应该把全副精力放在事业上,但如果到了40岁,他除了工作之外一无所有,这也是一种灾难。工作就是生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你在企业中的地位多高,生活都是无价的,没有任何企业能付得起“买生活”的薪水。  最近几年,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学习网球,可惜总是学不好。我认识一些球友,每次他们都能把我“扫”出去—尽管他们从事网球的热情没我高。责任心和热情已经不再是成功的保证。  即使员工对企业高度认同,也不能保证企业利益会不断提高,所以,企业不再有兴趣提高员工的认同感。按照德文大词典的定义,认同就是“在情感上与他人一致,并接受他人的动机”,也就是说,认同必须排除自我。    认同就是自我否定。    认同模糊了“小我”,变成了“大我”。海德格尔(Heidegger)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