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1章 感官教育(6)(2/2)

了,但孩子的注意力被周围的一些小动作吸引了。蒙眼布还是有必要的,但要让孩子明白他不能发出那么多的笑声,因为他们正在上课。在这里值得提一下伊塔德的纠正方法及其取得的效果。

    我希望以我的方式吓一吓他,但我的目光扫视没起作用。我拿了一个小手鼓,每当孩子犯错误时我就轻轻敲他一下。但他把这种纠正方法当做开玩笑,他比以前更兴奋更吵闹了。之后我觉得我应该把纠正做得更严肃一点。

    这个方法奏效了,我看到小男孩灰暗的脸上显示出的痛苦与高兴交织的复杂表情,说明受伤的感觉超过了敲打所带来的不快。眼泪从蒙眼布后流了下来,他要求摘掉蒙眼布。但不知是因为尴尬还是害怕,是抑郁还是生气,当蒙眼布拿开后,他依然紧闭着双眼。我无法嘲笑他脸上那悲伤的表情,紧闭的眼中偶尔还会滴下一滴泪珠。

    天啊,在这种时候(与很多时候一样)我想辞职不干了。我觉得神圣的时刻已经不再神圣,我多么后悔认识了这个小男孩,并强烈谴责人类无聊且缺乏人道的好奇心。为了取得科学进步,他们剥夺了小男孩的生活,至少剥夺了他的天真与快乐。

    这点也说明了科学教育对于正常孩子强大的教育优越性。

    最后,这个技巧特别的一点在于刺激物的分配。这一点在描述教学体系(材料)及感官教育时会更充分地说明。这里我们先简单提一点:

    开始只要用少量的、对比强烈的刺激物,然后逐渐过渡到数量较多的、区别比较细致不易察觉的刺激物。例如,我们一开始将红色和蓝色放一起,将最短的放在最长的旁边,将最薄的放在最厚的旁边等等,然后渐渐过渡到辨别细微的颜色差异和辨别非常微小的长度和大小差异。

    对于不用眼睛就能“看”,孩子们备感骄傲。他们会伸出手来喊道:“这是我的眼睛!”“我可以用我的手来看!”确实,这些小家伙们正沿着我们设计的道路在前进,他们无法预料的进步每次都会使我们十分吃惊。

    ——马利亚·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