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1章 感官教育(3)(1/2)

    第11章 感官教育(3)

    正常孩子会重复很多次这样的练习,重复的次数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完成五六次之后就厌倦了,而有些则会至少重复20次,脸上仍显示出兴致勃勃的表情。有一次,我看着一个四岁的孩子重复练习了16次。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我让其他孩子唱歌,但她还是不动,继续将木块取出,弄混,然后又将它们放回原位。

    聪明的老师要能够作最有趣的个体心里观察,他要能够测出不同刺激物能够吸引注意力的时间。

    事实上,当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且错误地操纵和纠正教学道具时,老师能做的只有观察。他不仅应是个老师,更应该是个心理学家。这也体现了老师要作科学准备的重要性。

    在我的方法里,老师教得少,观察得多。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孩子的精神活动和生理发育。正因为这样,我将“老师”这一称呼改为“指导员”。

    开始的时候这一称呼招来了许多冷笑,因为每个人都会问,这个老师要指导谁呢?他既没有助手,又必须给孩子们自由。但他的指导意义比我们通常理解的更深远更重大,因为他指引的是孩子的心灵和人生。

    其次,通过反复练习,感官教育细化了感官对刺激物的鉴别,这也是它的目的所在。

    感官培养是存在的,通常我们都不将其考虑在内,但它却是触觉测量的一个因素。

    例如,在法国的德·桑克蒂斯为智商诊断所建立的一系列测试里,我常看到不同大小的立方体按不同的距离间隔放置。孩子要将最小的和最大的挑出。计时器记录了发出命令和执行命令之间的反应时间。出现的失误也将计算在结果中。我在试验中重复了上述测试,但忽略了感官培养。

    例如,孩子们有10个感官教学用的立方体。第一块立方体的底边为10厘米,其他立方体的底边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