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1章 感官教育(3)(2/2)

逐渐减少1厘米,最小的那个底边为1厘米。训练的内容为将粉色的木块扔到绿色的地毯上,然后将这些木块叠成一座小耍将最大的木块放在底部,其余的按大小往上叠,直到底边为1厘米的最小的那个被放到顶部为止。

    孩子每次都要从散在绿地毯上的木块中挑出“最大的”那个。这个游戏对于两岁半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玩的。他们一旦将小塔建起来后,就会用手轻轻一碰把小塔弄塌。看着那些散在绿地毯上的木块,然后又重新开始叠,叠了又推倒,推了又叠,这样重复许多次。

    若我们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和一个小学一年级(六岁或七岁)的孩子作这些测试,他们的反应时间无疑会比较短且不会犯错。若作色觉测试或其他测试,可能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因此,实验心理学的孩子及老师们应该会对这个教育方法感兴趣。

    最后,我作一下简要的总结:我们所用的教学道具使自我教育成为可能,使感官教育系统化。这种教踊是依靠老师的能力,而是依靠教育方法。首先,这种教育所展示的物体能吸引孩子的自发注意力;其次,它所展示的材料含有合理的刺激渐变。

    我们不应将感官教育与通过感官从环境中获得的具体概念混为一谈。我们既不能将这种感官教育看做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具体概念,也不能将它等同于训练中的抽象概念。

    想想音乐大师教钢琴演奏时是怎么做的。他教会孩子正确的体位,教会他音符的含义,解释手指的触碰和摆放,琴键与书上音符之间的对应,然后他让孩子自己练习。若这个孩子要成为一个钢琴家,那么在老师所教授的概念与音乐练习之间,必然有对这些概念长时间耐心的运用。运用这些概念使手指和肌腱能够灵活地活动,让不同的肌肉活动之间能够自动协调且通过重复的练习使用,让手上的肌肉变得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