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老愤青冯内古特(1/2)

    老愤青冯内古特

    2007年,有着一头乱糟糟头发的冯内古特病逝,没能等到一座诺贝尔文学奖。不过这也没什么可惊奇的,很难想象自命不凡的诺贝尔评审委员们会把神圣而严肃的奖杯颁给一个在自己的书里画**的老流氓。但美国大众对他的死却表达了如丧考妣的哀恸,这同样也很好理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冯内古特受到了那一代青年的热爱,因为他痛恨美国政府,年轻人也一样;他满口脏话,年轻人就更喜欢了;再加上他偏左的立场,在那个年代,无疑让校园里熙熙攘攘的自由派、嬉皮士和愤青们感到亲切。如今这些人已经混到了美国的中坚,志得意满之时,而冯内古特却老死了。

    冯内古特的很多小说都没什么具体的结构和情节,在《五号屠场》的序言里,他甚至告诉读者这本书的开头是什么,结尾是什么,**是什么。似乎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被告知这些,他们喜欢起伏,喜欢悬念,但是冯内古特告诉读者,重要的不是前因后果,而是那“许多美妙瞬间的深处”,是那些陶醉的颤栗,是那些温暖的蠕动。

    就拿《冠军早餐》来说,这部小说讲了个什么故事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个叫德维恩的阔佬,他快要疯了;一个叫屈鲁特的不入流的科幻小说家,他已经疯了。总之,这两个神经病在书里各干各的蠢事,故事编不下去了就用一句“and?so?on”糊弄过去,中间还夹杂着一些莫名其妙冒出来的人物。小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连作者也冒了出来,自言自语道:这写得也太烂了,我还是赶快让这一切结束吧。于是他让两个主人公在一个酒吧碰面,他还让德维恩读了屈鲁特的一本小说,他最后让德维恩因此变疯并且大打出手,揍了书里出现的几乎每一个人物。至于屈鲁特,这个在冯内古特眼里唯一具有自我的角色某种程度也是冯内古特自己他让其获得了新生。“起来吧,屈鲁特先生,你自由了,你自由了”,他这样写道,然后就消失了。

    在小说里,冯内古特隐晦地表达了他的愤怒:对资本主义的,对制度的,对监狱的,对人性异化的,对战争的,对消费的……掩盖在那些支离破碎的叙述之中,潜伏于那些荒诞不经的情节里面。科幻和机器是这本书的两大主题,冯内古特借助这两种意象阐述了他对人类世界的悲观看法,机器意味着现实的残酷和情感的疏离,科幻意味着对现实的解构和批判。关于这一点,最明显的地方是,在屈鲁特搭车前往密德兰市的路上,他与司机进行了一次怪异的谈话,由司机讲述现实,屈鲁特进行虚构,从而在自己临时创作出来的科幻小说中完成对现实的解读。

    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