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9.总有一天(2)(1/2)

    19.总有一天(2)

    随着人流从美术馆的三楼再次回到二楼。这里所展出的是被归为“凡?高成熟时期”的作品,在展板的下方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888年”和“1889年”。那是凡?高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的时间。因为有了弟弟提奥的资助,有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加之阿尔阳光灿烂,天空明净,他的心也变得敞亮了,画中的色彩也变得炫目起来,它们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整个展室。

    站在并列的几幅《向日葵》前,从他那粗短的笔触中,从那堆积在画布上的厚厚的金黄中,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痛苦的呼吸。这一次的痛苦发生在短暂的欢愉之后。

    1888年夏天,孤独的凡?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的画家沙龙,他向一些画家发出了邀请,结果只有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凡?高在巴黎蒙马特认识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

    收到高更准备前往阿尔的消息,凡?高欣喜若狂。他原本想画12幅《向日葵》来装点他在阿尔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来,但刚画完4幅高更就来了,并给凡?高带来了新颜料和一种黄麻画布。在高更的鼓动下,凡?高用高更带来的黄麻画布又画了第五幅《向日葵》。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高更随即离开了阿尔。

    一向固执的凡?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他调整了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味。然而,一切都是徒劳,高更再也没与凡?高见过面。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失去对方之后,由此而来的痛苦就几乎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凡?高从此一蹶不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的笑容。

    在二楼的展室里,有一幅自画像,是凡?高割掉右耳之后在医院完成的,画像中的凡?高头上缠着绷带,这是他最有名的一幅自画像。此前,凡?高不止一次地画过自己,每当对自己极度失望时,他就面对镜子审视自己,他想看清自己的面目,想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遭受世人的白眼、鄙视和遗弃,但单纯的他从没有想明白过。于是,他用躁动不安的笔触一次又一次地画自己这张一点也不好看的脸。他画过戴各种帽子的自己,穿皱巴巴的西服的自己,蓄胡子的自己,留短发的自己,叼烟斗的自己。他用一排排粗短的直线射向自己的额头和脸颊。面对这张日渐消瘦的脸,他问自己,这就是那个一直妄想成为画家却要靠弟弟省吃俭用来为他买画布和颜料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交不起廉价房租、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