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9.总有一天(2)(2/2)

起廉价面包而要靠弟弟供养的人吗?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怀疑、失望,最后,他终于对自己彻底绝望了,他不想再拖累负担日重的弟弟。于是,他放下画笔,拿起了手枪……那一年是1890年,他37岁。

    凡?高死的时候没有人当他是一个画家。在当时的奥弗小镇上,人们相互传递着:那个疯子死了。语气里颇有几分快慰。然而凡?高并不是一个疯子,他出生在荷兰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天资聪慧。牧师在欧洲的社会阶层中,属于上流社会,如果听从父辈的安排,他原本可以生活得很好。只是凡?高生性率真,过分尊重来自灵魂深处的指令,使得他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失去平衡,最终导致了他偏激、敏感,甚至有极端的神经质性情。

    至于他自杀的真正原因,欧文?斯通在《凡?高传》中认为,他除了画画,什么都不会做,所以当他获知弟弟提奥有了儿子之后,便担心自己的存在会使弟弟不堪重负,为了“对谁都有好处”,他决意一死了之。欧文?斯通的观点显然是被很多人接受了,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的文字:“他除了画画又能做什么呢?”好像凡?高是一个被人为设置的功能单一的机器人,头脑里只有色彩组合程序,双手也只能拿画笔。事实上,凡?高在27岁前做过很多事情,曾有过画店店员、书店店员、传教士等职业经历。27岁之后,他因为立志要做一个职业画家,才把画画当做自己唯一的职业理想。但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理想,他的画一直没人买,他也就一直需要弟弟来接济。靠别人养活本来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加之供养他的人自身并不宽裕,接受这样的施舍,其内心的负担该是何其沉重。可他又不愿在职业理想上做出哪怕一丁点儿的妥协,于是选择中途谢幕。所以,在我看来,凡?高是一个孤独的职业理想主义者,一个纯粹的画家。除了画画,他宁死也不愿做其他任何事情。他执拗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捍卫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纯粹性。

    凡?高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厚重,就像他呈现在画布上的笔触,虽短却粗,那堆积在画布上或灰暗或亮丽的色彩正是他生命厚度的昭示。他的**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卑贱的,但他却在苦难中、在别人鄙视的目光中坚守着自己高贵的灵魂。

    欧文?斯通的《凡?高传》中对青年时的凡?高有这样的描述:留着长发,喝着酒,不会弹吉他,却喜欢抱着吉他憧憬未来,想象着“总有一天”。

    凡?高在世时没有看到自己梦想中的那个“总有一天”,但在百年之后却让我看到了。

    历史终归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