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2)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05年12月6日,正在法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来到巴黎综合理工大学,面对五百多名师生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在演讲中,**总理指出:“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在变革中发展进步的。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周易》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延续发展,虽然在近代曾经一度落后,但又能奋起图强,大步前进,这不是偶然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在于它的刚健自强,在于它的独立意志,在于它的开放包容,在于它的维新变革。中华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变革而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就是:一件事情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当变化发生时,就能使事物的发展顺畅;事物发展顺畅了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人类的文明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了数千年的演绎和变化才得以发扬和光大的。**总理引用《周易》中这一包含丰富哲学原理的话,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阐述了只有不断变革才能不断发展的思想。

    我国自古对通变思想就十分重视,“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就表达了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同样的意思。“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出自《管子?国准》,意思是:积极改革而不留恋过去,时机成熟就应当实行,条件已变就应放弃。《国准》是《管子》中一篇论述国家平准政策的文章。桓公问管子治国之策,说:“五代之王,以尽天下数矣,来世之王者可得而闻乎?”意思就是说:黄帝、有虞、夏、商、周这五代王者的治国政策已经一一细说完毕,后面这些王者里有没有什么好的治国之策?于是管子就对桓公说了“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强调君主治国应根据时势发展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当变则变,灵活处理。

    战国时期秦国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也很好地说明了变革的重要性。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这时候正处于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过渡时期。各国的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并不彻底。战国初期,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秦孝公继位后,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下决心要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纳士。商鞅从魏国入秦,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提出了废除井田、重视农桑等一系列的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由于这些政策迎合了封建制度发展的潮流,变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秦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这也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也强调了变革的重要性。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原文为:“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