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1/2)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应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开场白中,温总理说道:“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温总理在讲话中引用的这句话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出自《新唐书?魏征传》。意思是:经常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危难,国家就会保持安定;经常思考为什么会发生祸乱,就会天下太平;经常思考为什么会亡国灭族,国家就会长存。这句话旨在告诫处在安定治世的人们尤其是执政者,安危相继,福祸并存,不能只看到当下的太平盛世,满足于维持现状,而忽略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使得原来潜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不断恶化,直至不可收拾。不管执政者还是普通民众,都需要有忧患意识。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名垂史册。在唐太宗执政多年,逐渐懈怠之时,他及时的上疏唐太宗,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治不忘乱。《新唐书?魏征传》中详细地记载了魏征劝谏时的激烈言辞和拳拳赤心。魏征认为之所以“隋以富强而丧”、“我以贫寡而安”,是因为隋朝没有忧患意识。“方隋未乱,自谓必无乱;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甲兵亟动,徭役不息,以致戮辱而不悟灭亡之所由也。”也就是说,隋朝在它还没有动乱的时候,自认为必定不会有动乱;在它没有灭亡的时候,自认为必定不会灭亡。所以频繁用兵,徭役繁重,以至于灭国遭辱却没有领悟到为什么会亡国。魏征劝谏唐太宗要以隋为鉴,“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存亡之所在,在节嗜欲,省游畋,息靡丽,罢不急,慎偏听,近忠厚,远便佞而已。”魏征是在说,为了避免重蹈隋朝覆辙,唐太宗需要做到居安思危,治不忘乱。一个朝代是迅速灭亡还是江山永存关键在于统治者能不能节制不断膨胀的**,减少游玩围猎,停止奢侈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不要偏听偏信,亲近忠诚、仁厚的贤人,远离投机的奸佞小人。

    国人对于忧患意识的重视源远流长,在上古时期就已体现出来。《尚书?商书?说命》中就提到:“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说在做事情之前,只有先考虑好,才会对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有所准备,对各种情况都有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后世对这一观点多有阐发,先秦时期就有诸多论述,《周易?下经?既济》的“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的“居安思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