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忧国不谋身(2/2)

夺战功,王濬的顶头上司王浑在作战中命令王濬暂缓对吴国的进攻,王濬没有听。愤恨的王浑上表朝廷,指责王濬违诏不受节度,用各种罪状对王濬进行诬告。王濬就上书进行了辩解,说明自己不听指挥是因时制宜,表明了自己奋不顾身,“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忠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为了国家社稷,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气度,王濬积极进取,吴国很快被攻破,西晋一统天下,结束了三国以来天下长期割据的局面。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精神鼓舞了许多人,明朝张居正直接引用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政治信念。明世宗嘉靖后期,奸相严嵩的把持下,吏治**、财政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可以说是百弊丛生、危机四伏。平民出身的张居正被历史推上了政治前台,担任内阁首相。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居正以非凡的魄力决断运筹,积极整顿朝政,加强国防,大力推行富国强民的“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摆脱了贫弱的局面,焕然新生。由于张居正对整饬吏治,官吏们都不得不精神紧绷、认真办事,因此在他们眼中,张居正并不是一位贤臣,而是刻薄有余、仁厚不足的讨厌之人。有人指责他是又一个不体恤民情的王安石,有人中伤他专权恣肆,还有人借他父亲去世而他不依照祖制“丁忧”的事情骂他“忘亲贪位”。面对这些讥诽与责难,张居正在《答福建巡抚耿楚同谈王霸之辨》中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仆比来唯守此二言,虽以此蒙垢致怨,而于国家实为少裨,愿公之自信,而无畏于浮言也。”意思是说:我一直用‘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两句话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我虽然因此而遭受别人的诟病怨言,但这些诟病与怨言对国家没有什么帮助和益处,希望你能相信自己,不要畏惧这些流言飞语。张居正不虑个人声名,坚定推行的改革使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都有了极大好转,海瑞称赞他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忧国不谋身”才能真正为国尽责、为民谋利,才能积极进取,成就个人的一番事业。公务员如果缺乏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不仅丧失干事创业的**、碌碌无为,还会因此而影响党和国家的声誉与形象,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长期以往,不但阻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还会动摇国家赖以存在的根基。强调工作责任意识,究其根本在于工作作风的培养和转变。工作作风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坚持教育管理和德治、法治双管齐下的基础上,做好职业道德建设,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这样才能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工作责任感和意识,才能实现国家的民主和富强。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15日 02版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