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9年5月3日,**总理来到清华大学看望广大师生,并与该校毕业生代表座谈。在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温总理说道:“如果你熟悉历史的话,我们许多值得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鸦片战争以后,大家知道最有名的就是林则徐,我曾经引用过他的诗,作为我担任总理的座右铭,那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总理引用的这句诗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全诗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怎么能因为个人可能因此招致祸患而瞻前顾后。

    这首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是林则徐遭贬谪,离别家人时的口占之作,当时他正由西安出发前往流放地新疆伊犁。但是如果我们对林则徐的生平,尤其是他被流放前后的基本史实不了解,就无法深刻而真切地领会这句诗的真正含义。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虎门销烟的壮举使他成为鸦片战争后最有名的人物。当时的鸦片贸易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经济临近崩溃边缘,更重要的是鸦片的泛滥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公开销毁鸦片230余万斤,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输入贸易,深刻地揭露了鸦片贸易的危害,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同时也唤醒了国人的爱国意识。但是,虎门销烟同时也成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软弱的道光皇帝迫于英国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将林则徐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在赴伊犁途中,遇到黄河决口,又为治理洪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赦免,接到的只是“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的谕旨。林则徐不得不远离家人,重新起程前往伊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了这首慷慨悲壮、雄健豪劲的名诗。

    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本是维护国家尊严、保护民族利益的壮举,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无能,投降派的无耻诬陷以及道光皇帝的软弱反复,这样的壮举却以被发配边疆收场。然而政治上的失意和命运的不公并没有让林则徐放弃他的人生理想,他仍然激励自己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既表明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从国家社稷出发的,也向世人宣布,自己将一如既往、爱国如初。事实也确实如此,林则徐到达新疆后,不顾年老体弱,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加强军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