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易与人生 > 第十七节 求同存异(2)

第十七节 求同存异(2)(2/2)

咎也!”王弼注曰:“居《同人》之始,为同人之首者也。无应于上,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于门’也。出门同人,谁与为咎?”“无应于上”指初九上无应爻(九四为阳)。“心无系吝”是说初九没有系应,内心也就没有亲疏之别的观念。没有亲疏之别,自然能够出门便广泛与人和同。这说明,与人和同之初,关键是要心正(初九以阳居阳),不存偏见和私心。若存偏见,必有好恶;若存私心,必有亲疏。有好恶,有亲疏,则必然会戴着有色眼镜,把他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样岂能与人和同呢?另外,《象传》特别拈一“出”字,强调“出门同人”,亦颇有深意。这说明,同人之道,在于广泛的和同,而不是小团体、小宗派内部的和同。因为小团体、小宗派内部的和同是“同门于宗”。

    “宗”,指宗族,就卦象来说,“宗”指九五。《同人》六二与九五相应,犹如仅与亲近之人和同。爻辞认为,像这样在宗族内部和同于人的做法,其结果一定会导致某种遗憾。金景芳先生说:“从全卦的角度来看,它(六二)柔得位得中而与九五正应,有相同之义,是好的。但从六二这一爻的爻义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六二与九五正应,正应本来是好的,在同人卦却不好。六二同于自己所系应的九五,它同的范围有了局限,不如初九无所系应,同的范围广,所以初九无咎而六二吝。”  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21~122页。可见,虽然有应是好事,但看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处《同人》之时,就难免把自己给局限住了。站在今天的立场,“宗”也可以指小团体、小宗派,乃至于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六二之“吝”很值得人们深思。

    “伏”,潜伏。“戎”,兵戎。“莽”,丛草。“陵”,即岭。爻辞的意思是,埋伏军队于丛草之中,登上高陵四处察看,三年过去了仍不敢交战。从卦象说,九三处下卦之极,下乘六二,上无应与。且“九三以刚爻居阳位,过于刚强,又不得中位,不知执守中道。九三意欲夺取九五的正应六二,以与自己相亲比、相和同。但是,九三理不直,气不壮,不便公然行动,只埋伏兵戎于林莽之中,伺机而动,所以说‘伏戎于莽’。又偶尔登上高陵四处顾望,如此过了三年,仍未采取行动,因此爻辞不言凶。”  朱高正:《易经白话例解》,80页,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可见,六三虽未言凶,但所作所为,与和同之道相去甚远。这说明,和同之道,不可以用强,用强则难免相争,不但不能和同,反而有可能兵戎相见。虽然兴师动众,其结果仍然是徒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