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易与人生 > 第四节 迁善改过(6)

第四节 迁善改过(6)(2/2)

对自己不利时,更应当谨慎恭敬,以礼待人,这样就可以避凶而致吉。“祗”,灾病。“悔”,小灾。爻辞的意思是,行不多远(便因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回复正道,必无灾患、悔恨,并将获得大的好处。它提示人们,有了错误,尽早回头,不仅可以避祸,还可以带来大好处。所以,该爻之《象传》说:“‘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即其之所以能尽早地察觉自己的过错,并悔改之,乃是由于其善于修身养性的缘故。而孔子也曾以他的得意门生颜渊为例,解释《复》卦初六爻辞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系辞传》)可以认为,颜渊是一个 “迁善改过”的好典型。“咸”,感。爻辞的意思是,以感化方法君临天下,必获吉祥。

    以上诸例,说明“吉”为“吉祥”、“好处”等。但正如本章开始时我们所指出的,“吉”就是“善”,“吉”等于“善”。所以,《周易》之所谓“吉”,并非纯功利意义上的“好处”。它的内涵,就德性的层面说,是一种完美的修养;就人事的层面说,是一种合规律的活动。二者的和谐统一,则是改过而迁善。

    关于“迁善改过”,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曾经有过一段议论,其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修身》)大意是说,见到善良的行为,必定端端正正地反问自己;见到不善良的行为,必定兢兢业业地检讨自己;善良的行为在身上,就牢固地爱好自己;不善良的行为在身上,就如同遭受灾害似的痛恨自己。荀子的这番议论,表明了“迁善改过”对于人的德性修养、事业成败的关系,可以说与《周易》揭示的“趋吉避凶”、“迁善改过”的思想是一致的。而《周易》利用“吝”、“厉”、“悔”、“咎”、“凶”、“利”、“吉”等占断之辞揭示“趋吉避凶”、“迁善改过”之理,还有一层更深刻的意义,那就是:透过这些占断之辞,既提高人们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又提升人们迁善改过的修养功夫。其目的则是充实人的德性,广大人的事业,让人们在一种合目的的活动中享受生命的乐趣。

    荀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