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二篇(2/2)

可以肯定地说,人的见识品行之高,不在于空谈玄理,也不能只凭见闻渊博。

    那么究竟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提高人的见识,从而提高品行呢?其要诀只有一个,就是把事物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力争向上,不要自满自足。不过这里所说的事物情况的比较,不单是一事一物的比较,而是把此一事物的全面情况和另一事物的全面情况排列起来,权衡双方的得失,毫无保留地进行观察。例如现在的青年学生,如果没有沉溺酒色的坏名声,并能谨慎用功,便不会受到父兄尊长的责备,甚至会表现出得意的神情。可是这种得意的表现,不过是和其他无赖学生比较的结果。学生谨慎用功,乃人之常情,不值得特别表扬。人生的目标本应有更高的要求。如果遍数古今人物,与某人比较,仅能与其功绩相等,便不能认为满足,必须向更高明的人物看齐。比如我有一件拿手的事情而他有两件,那么我便不能安于一得。何况要在后来居上的原则下,立志做个旷古空前、无与伦比的人呢?可以说现在人的职责,是十分重大。可是若仅根据谨慎用功一事来断定人生的前途,那就太缺乏考虑了。本来沉溺于酒色的人,只能说是一种不寻常的怪物。若与此怪物相比,而自鸣得意的话,那就好比仅具双眼即洋洋自得地向瞎子夸耀一样,适足表现其愚蠢。因此好作酒色之谈的人,不论他是言语中肯,或者论是说非,总而言之,不外是一个下流的论客,人的品行稍臻上流,就不会再说这种低贱的话,否则纵然议论风生,也不过惹人讨厌罢了。

    现在日本人评论学校,不是说这个学校校风如何,便是说那个学塾管理如何。世间作父兄的人,专门关心校风管理之事。可是所谓校风管理,究竟是指那些事情呢?如果是指校规森严,为着防止学生的放荡无赖而实施周到的管理而言,那就不但不是研究学问之处的好事,还可以说是一种耻辱。西洋各国的校风决不能算好,甚或发生不堪入目之事,但在评论他们的学校时却没有听说仅凭校风之纯正与管理之严密即获得名誉,而学校的名誉仅在于学科的进步,教法的精良,人物品质的高尚和议论的不平凡等。因此我认为主办学校的人,不要将现在在校学习的学生和其他不良的学校相比较,而须参照世界的高水平的学校,来判定其是非得失。校风好和管理严密,虽不失为学校优点之一,可是这种优点正是学校中最不足挂齿的部分,毫不足夸。如果要想和高水平学校相较,就应在别的地方加倍努力,所以谈论所谓管理是学校的当务之急时,决不能因管理周密而感到满足。

    就一国的情形来说,也是这样。例如现在有一个政府,擢用贤良方正之士管理政务,体察人民的苦乐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信赏必罚,恩威并行,万民欢乐,歌颂太平,这似乎是值得夸耀的。可是所谓赏罚,所谓恩威,所谓万民,所谓太平,都不过是一国内部的事,一个或几个人的意识里面所形成的概念。因此其所谓得失,也只是和本国前一时代或其他坏政府相较,决非将全国所有情况,和其他国家从头到尾详细比较的结果。若将全国视为一个整体,来和其他文明国家对照,考察双方在数十年间所有设施的得失,而适当地取长补短,再据实际所见而论其损益,那么他们所夸耀的事情就决不足以夸耀了。

    举例来说,印度立国不能说不古,其文化的发展远在西历纪元几千年以前,其理论的精湛玄妙,即与现在西洋各国的哲学相比,恐亦毫无逊色。又如从前的土耳其政府,也曾盛极一时,礼乐征伐之法,无不完备;国君贤明,朝臣忠正;其人口的众多,士兵的英勇,在当时邻近诸国中,更是独树一帜,因此一时名震四方。所有对印度和土耳其的评论,无不说印度是有名的文化古国,土耳其是勇武的大国。可是现在这两国的实际情形,已经大不如前。印度沦为英国的领地,人民无异于英国的奴隶。印度人的职业是种植鸦片来毒害中国人,而让英国商人贩卖鸦片获利。土耳其政府虽然名为独立,而商业大权掌握在英法人手里。因为自由贸易的关系,本国的物产日益衰微,无人织布,无人制造机器,因此人民不是挥汗耕田,便是游手好闲,虚度岁月。一切制成品都仰赖英法输入,国家经济无法治理,即使一向以英勇著称的士兵,也受穷困的影响失去作用。

    以上所述印度之文和土耳其之武,虽曾赫赫一时,但都不曾对其国家的文明有所贡献,这是什么原故呢?就是因为人民所看到的仅限国内的事,满足于本国的现状,并将其一部分情况与他国相较,以为不相上下,即自欺欺人,议论和同伙的见识都停留在这种地步,不知胜败荣辱须指全局而言,因而万民歌颂太平,或作兄弟阋墙之争,结果于不知不觉之中遭受外商权势的压迫,直至国破家亡而后已。试观外商所到之处,在亚洲已是所向无敌,诚属可怕。若对这个劲敌感觉威胁,而又羡慕该国的文明,则须将内外情势详加比较,并为国家前途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