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生生神学 > 第三章 融贯中西(5)

第三章 融贯中西(5)(1/2)

    第三章  融贯中西(5)

    牟钟鉴先生说:“中国知识分子即士阶层从小就接受文化典籍的训练,熟悉孔孟老庄的思想并受其熏陶,很多人形成儒道互补的价值取向……这种两重素质使得士君子的生命富有弹性,他们用儒家进取,用道家调节,形**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交融的风格,可以适应顺境和逆境的转换。”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汪维藩也具有这种儒道互补的“士之精神”,于儒道文化之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其思想中既有儒家人文主义的积极入世,社会担当;又深受道家自然主义的熏陶,超脱潇洒。

    在中文圣经翻译中,“Logos”先被译为“言”,如英语的“word”,后来才译为“道”。其所以如此,有中国文化上的原因。汪维藩将圣经中的“λογοδ”(逻各斯)和《老子》的“道”进行对比分析时领悟到,“道”有两层涵义:一是柔弱,柔顺,是“弱者道之用”,即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二是“道路”,是身体力行,脚踏实地行走于其上的道路,而道路的运动模式是“反”,返回的反,归返的反,是往而又返,来而又复,是周而复始,回还往复的“圜道”,是“反者道之动”,是“圣子自己归回上帝的轨迹,也是失落之人藉以归回上帝的轨迹,又是人类天良归回上帝及上帝之爱的轨迹,更是上帝藉‘道’所创造万有周行不殆,生生不已的轨迹”,汪维藩认为正是由于“道”的归返,“东方人的灵性追求与经验不走极端,而是回还于此岸与彼岸之间,生与死之间,永恒与时空之间”。

    汪维藩从道家思想中所领悟到的“道”不仅有“返本归初”,还有“相反相成”、“相辅相成”,他领悟到生与死的相反相成“人之生生,动之死地”(《老子》第五十章),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总是“复归其明”(《老子》第五十二章)汪维藩传统逻辑形式与某些神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