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天崩地解 >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3)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3)(1/2)

    东林党、“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3)

    思庙煤山殉国以后,自安徽起的南方大部分地区依然处在残明政府的统治之下,因此谁来继统的问题,显然成了那时的头等大事。当时有条件有资格继承大宝的人选大致有四位: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三位藩王与崇祯同属一脉,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祖父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所出;还有一位是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

    但是前三位藩王中,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的辈分要大崇祯一辈,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且两人当时身在广西;而潞王朱常淓则干脆就不是万历这一脉所出,乃是万历的侄子,辈分也是同样大了崇祯一辈。不过由于他和福王朱由崧,还有另两位旧藩周王、恒王当时都在淮安,因此就地理条件看,十分勉强地也可算一个人选。

    只是在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中,朝士们孜孜以命抗争的就是这份血统亲疏和长嫡,所谓的伦序纲常,按照他们的那套理论,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

    首先福王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要比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藩都居长,而朱由崧又是其长子,和崇祯是同一辈,乃是崇祯的亲堂兄,所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依嘉靖继位的“兄终弟及”先例,他都显然优于惠、桂二王。

    至于潞王朱常淓,不但血缘关系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一辈,所以怎么看都不太可能轮得到他。

    但偏偏这个时候相当部分的东林党人却开始自己扇起自己嘴巴来,他们闭口不讲嘉靖“大议礼”和万历“争国本”时那套被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了,却开始讲起“立贤”来了。可见,人身上的舌头这玩意儿,真是件最没骨头的软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