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42)(2/2)

好玩的东西,看到漂亮的女人就吩咐其大奴善(史书上只记载单名)带上车,汉使者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向随行的昌邑王国相提出意见,昌邑王国相告诉昌邑王国郎中令龚遂,龚遂入问刘贺,刘贺抵赖说:“没有这回事!”龚遂说:“哪怕没有这回事,也不能因为爱惜一个大奴善而坏了王的声誉,请将大奴善抓起来,为大王洗清恶名。”龚遂便一把揪住大奴善,交给卫士长执法。

    刘贺到长安后,即被尊为皇帝;原汉昭帝的皇后,才十来岁便被尊为皇太后。刘贺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却将从昌邑王国带来的随从之臣大量提拔,而把迎立他的霍光等大臣搁在一边;为汉昭帝居丧期间,饮酒作乐,还和原汉昭帝的后宫**。霍光没有想到,迎来的是这样一个不知轻重的宝货,很气愤,也很担心,便单独和大司农田延年商量。田延年原是霍光的老部下,与霍光关系密切,便说:“将军乃国家柱石,如果确实看透了此人不行,何不报告太后,另选贤者立为皇帝。”霍光说:“是啊!我也想这样办,不知古代有这样的做法否?”田延年说:“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将军如能这样做,也就是汉代的伊尹。”这里我们又看到先有现实需要,而后从经典中去找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的汉儒倾向。

    于是,霍光引田延年及车骑将军张安世秘密商量定当后,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到未央宫开会,霍光对这些大臣们说:“昌邑王行为昏乱,恐怕汉家天下要坏在他手上,怎么办好?”群臣都大惊失色,没有人敢发言,只是表现出愿意跟在霍光后面走的唯唯诺诺的样子。田延年上前,离开座位,手按宝剑说:“先帝将幼孤托付给将军,寄将军以天下,是因为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之故。如今群臣鼎沸,社稷将倾,而且,汉代传谥皇帝的庙号总要加上一个‘孝’字,就是因为要求长久保有天下,让宗庙的祭祀不断。若是汉家失去天下,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天所议论的题目,当场就要决定。群臣如有不追随将军者,臣请以剑斩之。”霍光也接着田延年的话头说:“九卿(田延年官大司农,是九卿之一)责备霍光是说得对的。天下匈匈不安,霍光应受难。”于是所有参加议论的大臣全部叩头说:“万姓之命都在将军,我们全都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霍光于是率领群臣俱见皇太后,报告昌邑王种种罪状,不宜为皇帝。皇太后便驾临未央宫承明殿,召刚当了皇帝的昌邑王刘贺伏前听诏,由尚书令宣读所有大臣联名写的奏书,奏书列举了昌邑王刘贺当皇帝后的大量罪状,要求皇太后废去刘贺的皇帝身份,皇太后当即同意。于是刘贺也就不再是皇帝了。与此同时,霍光将刘贺从昌邑王国带来的从官二百余人全部逮捕,除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等少数在这二十多天中曾经上书谏劝过刘贺的人以外,其余多数人一律斩首。一些刘贺的故臣在斩首前号呼于市中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意谓若能早些动手杀掉霍光,就不会有被斩之事了。

    大臣们继续讨论,选什么人当皇帝比较妥当。议来议去,认为汉武帝的卫太子有个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现在民间,年十八,可以当皇帝。原来,当年汉武帝和卫太子父子在长安打仗,卫太子失败之后,卫太子的一切家属均遭诛杀,唯有卫太子的一个孙子刘病已,生下来只有几个月,收系在狱中。廷尉监丙吉同情刘病已无辜遭此祸害,于是命两个服刑期满留用的原女囚徒轮流给刘病已奶水吃。到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重,望气者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派使者分头到长安一切监狱中,命令将所有关在狱中的罪犯不管罪轻罪重一律杀掉。内谒者令郭穰夜里到刘病已所关的郡邸狱,执行汉武帝尽杀罪犯的命令,丙吉闭门不让郭穰进狱,说:“皇曾孙关在此处,一般人尚不能无辜而杀,何况皇曾孙呢!”双方一直顶牛到天明,郭穰回去报告汉武帝,弹劾丙吉拒不执行皇帝诏书。这个罪名如果套上了,完全可能杀头以至族斩。想不到郭穰报告后,汉武帝又忽然头脑清醒了,说:“这是天使丙吉阻拦我杀人的。”于是大赦天下。皇曾孙刘病已也就因此而遇赦出狱,出狱后没有亲人,开始时丙吉一直以自己的家财供给刘病已饮食,后来才把刘病已送给他的舅舅史恭抚养。后来,有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皇宫中的旁舍),这时,才由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皇帝宗属)将刘病已登记入皇帝宗族的属藉,承认他是皇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