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25)(2/2)

只野猪,献给晋厉公时,却被晋厉公身边的宦官孟张夺走了,郤至哪里会把孟张放在眼里,一箭射死孟张。晋厉公大怒说:“郤至眼睛里还有寡人吗?”于是,胥童乘机对晋厉公说:“三郤族大而多怨,族大则不利于国君,去大族国君就安全;杀多怨者则受到其他臣子的欢迎。”于是晋厉公下了杀郤至及其宗族的决心。

    晋厉公想杀三郤的消息渐渐传出来了,郤錡对郤至说:“不如出兵攻击国君,即使我失败而死,至少也能削弱国君的力量。”郤至说:“人臣之所以立于朝廷,靠的是信、知、勇。信者,不能叛君;知者,不能害民;勇者,不作乱。失此三者,谁能支持我?我宁可坐以待死,也决不作乱。”

    晋厉公六年十一月,胥童将兵八百攻杀三郤,同时抓了大夫栾书、中行偃。胥童原来是和栾书同谋的,一旦下了毒手,对同谋者也毫不客气,他对晋厉公说:“不杀栾书、中行偃,君王必危。”晋厉公说:“已经一天杀了三位卿,寡人不愿意再杀大臣了。”胥童说:“君王不忍,他们今后对君王不会手软的。”晋厉公不听胥童之言,令栾书、中行偃复位,而升任胥童为卿,栾书等都顿首说:“感谢君王不杀之恩。”

    事后,栾书、中行偃都觉得,当晋厉公的臣子,处境太危险了,于是合谋杀了晋厉公,而迎公子周回国,立为晋君,是为晋悼公(前572——前557)。晋悼公尽逐晋厉公信用的嬖臣,重任贤臣,节用爱民,薄敛赦罪,于是晋国复霸。

    范文子担心晋国去了外患就会产生内忧,还真是给他担心着了。这是一个很有辩证法的观点,不仅适用于政治生活,在其他方面也是值得人们咀嚼的。

    (取材自《史记·晋世家》、《左传·成公十六年——成公十八年》)

    69.重用魏绛以和戎

    晋悼公大会各国诸侯时,他的弟弟扬干不守军法,扰乱了军队的阵势。晋中军司马魏绛斩了替扬干驾车的驭手。晋悼公大怒,对中军统帅羊舌赤说:“寡人大会天下诸侯,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扬干却受到了悔辱,这件事使寡人丢了脸。你必须马上杀掉魏绛,不要违抗寡人的命令。”羊舌赤说:“魏绛事君没有二心,不惧怕困难,对有罪者也敢于用刑。他这样处理,必有他的道理,肯定会对大王说清楚原因的。他怎么会辜负君王对他的任命呢?”

    羊舌赤的话刚刚说完,魏绛入见,交给晋悼公的仆人一封信,然后自动前去准备受刑而死,两位大臣士鲂,张老连忙拦住魏绛。

    晋悼公于是读魏绛的上书,书中说:“前者君王命臣担任中军司马。臣听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武,管理军政者以虽死也要严格执法为敬。君主大会天下诸侯,臣岂敢不敬?如果君王的军队不武,担任军职者不敬,那是罪莫大于此了。臣唯恐犯不武不敬之罪。扬干犯了军令,臣事前没有管好他,事后只能用刑。臣之罪是很严重的,怎敢不服刑而死,使君王生气!请君王让司寇(主管刑事的大臣)对臣行刑。”晋悼公读完信后,来不及穿鞋子,赤了脚追出宫门,对魏绛说:“寡人原来说的要杀你的话,只是从对弟弟的私人关系上面言的;你对扬干的处理,是严格执行了军法,你是对的。寡人有弟,不能教训,使他犯了**,这是寡人的过错,寡人请求你不要再增加寡人的过错了。”

    于是,晋悼公认为魏绛是个人才,请他共餐,提拔他任新军佐帅。

    后来,晋悼公要征伐戎狄,魏绛谏劝说:“楚国正在寻找机会侵犯中原,中原诸侯以我晋国为主,如果我军集中兵力征伐戎狄,必给楚以可乘之机。不如和戎。”

    晋悼公问:“和戎有什么好处呢?”

    魏绛对答说:“和戎有五利。其一,戎狄逐水草而居,重财货而轻土地,我国可以用财货换取土地。其二,边鄙可以相安无事,百姓与戎狄和睦相处,有利于农业发展。其三,戎狄等都服于晋国,四邻震动,提高了晋国的威望。其四,以德服戎,不用打仗。其五,我树立了以德服人的榜样,今后必然近悦远来。请国君思考一下。”晋国从晋惠公开始,因为同秦国对立,要团结诸戎来共同对付秦国,所以同戎狄的关系一直是比较好的。秦晋之间发生战事时,诸戎也常常是站在晋国一边共同与秦国作战的。但这是为了对付秦国而自然产生的做法,而从理论上明确地提出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建立和睦关系的大臣,则魏绛不仅是晋国历史上的第一人,看来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