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25)(1/2)

    先秦(25)

    到六月份,新麦已经登场了,晋景公想吃麦饭,命管理公田的官吏献上新麦,烧成麦饭,召来那个说自己吃不上新麦的桑田巫,示以麦饭,然后命人立即杀掉桑田巫。桑田巫刚杀掉,晋景公将食新麦饭了,忽然觉得肚子发胀,便到厕所去,跌了一交就死了。这样,晋景公终于还是没有吃得成新麦,可惜桑田巫白赔上一条命。

    有个服侍晋景公的小臣,在晋景公死的那天清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登天,到了中午,恰好是他把死掉的晋景公从厕所里背出来,于是,小臣便讲了自己的梦。晋国大臣们认为,他是命定要服侍晋景公的,便决定让这个小臣活活的殉葬。

    这个故事,《左传》中记载很详细,但是《史记·晋世家》中一句也未提及。可能是司马迁认为内容过于荒诞不经,所以不取。不过,这是“病入膏肓”那句广为流传的成语的出处,又可见当时风习,所以我们还是编入本书了。至于其迷信部分,相信今天的读者自能判断。

    (取材自《左传·成公十年》)

    68.“外宁必有内忧”

    晋厉公无道,内多宠姬而外信谗言,臣子当中三位郤姓的大臣,专权而势力强大。大夫伯宗喜欢直谏,他的妻子在他每次上朝以前,必劝戒他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因为盗与主人、民与在上者双方处境、地位不同,是非的标准就不同以至相反了。你喜欢直言,当今国君并不能辨别是非,总有一天会大难临头。”伯宗不听妻子的话,仍旧坚持直言,这样就得罪了三位有权的郤姓大臣,三郤进谗言于晋厉公,晋厉公果然杀了伯宗。因为伯宗是以直言闻名于国中的,所以晋厉公杀伯宗后,国内臣民对晋厉公议论纷纷,普遍有不满的情绪。另一位正直的大臣范文子,因此而对晋国的前途十分忧虑。

    这时候,正好已和晋国结盟的郑国背盟联楚,晋厉公打算出兵伐郑。范文子说:“照臣的想法,如果诸侯们都背叛晋国,这倒反而是好事情,可以使晋国警惕起来,注意搞好内政,今后就会更强大。现在只有一个郑国背叛我们,即使战胜了,焉知不反而是晋国之忧呢?”晋国中军统帅栾书说:“晋国一向强大,不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手上失掉诸侯盟主的地位。”于是晋厉公亲自带兵伐郑。

    晋厉公六年五月,楚国出兵救郑国。范文子请求晋厉公退兵。郤至说:“晋国在历史上曾经好几次败于楚国,如今又避开楚军,这是增加晋国的耻辱。”范文子说:“过去的晋国国君,所以要争强于战场,是有原因的。当时秦、翟、齐、楚皆强,如果不争,子孙后代就会日益削弱。如今形势已经不同,秦、翟、齐皆弱,只剩了楚国一个强国。只有圣人才能内外无患,我们这些人都不是圣人,因此,外宁必有内忧。因为没有外患了,心中就无所惧,无所惧就要滋生骄佚,反而不利。不如留下楚国不要打,留个外患在那里,君臣都会有所警惕,对晋国是大有好处的。”晋厉公和其他大臣都听不进范文子的意见,以为是奇谈怪论。郁至说:“发兵诛叛,见到强国就退兵,今后何以号令诸侯?”

    于是晋、楚两军大战,晋将吕錡射楚共王(前590——前559)中其一目,虽然吕錡本人也被楚国善射之士养由基射死,但是楚国毕竟伤了元气,晋军于是大败楚军于郑地鄢陵(今河南鄢陵县)。晋国自此威震诸侯。

    晋国君臣在战败楚军以后,果然大家都骄纵起来。特别是晋厉公,觉得大臣们不听自己的话,想把大臣们尽数罢退,而重用宠姬的兄弟们掌握朝政。有一个宠姬的哥哥胥臣赶快利用这个机会和大臣栾书联合起来,陷害三郤之一的大臣郤至。栾书在晋、楚之战中是中军统帅,郤至是新军统帅,两人的军权相差不远,互不相让。于是胥童使人到楚国去,要楚国制造谣言陷害郤至。楚国见有隙可乘,便派人看望晋厉公,造谣说,郤至准备废晋厉公而将流亡在周地的公子周立为晋国国君。晋厉公开始还不大相信,便问栾书,栾书说:“或者会有这样的事情,君可以让郤至出使于周,看他和公子周有没有来往。”晋厉公果然派郤至出使于周,而另外派人秘密跟踪郤至。栾书乘机使人带信给公子周,要公子周去拜望出使的郤至,制造郤至和公子周相互勾结的假象。郤至和公子周两人根本不知道栾书和胥童在背后搞阴谋,所以两人就在周地见面了,跟踪郤至的人马上回来向晋厉公报信,晋厉公果然对郤至产生了怀疑,而郤至则完全蒙在鼓里。

    正好晋厉公带群臣去打猪,郤至打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