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24)(2/2)

古礼不是周礼而是殷礼,殷礼早于周礼,理应比周礼保守,所以,宋国君臣的保守的思路,或者应该从这方面得到解释。

    再说楚庄王听到说申舟被杀的消息,气得振袖而起,把鞋子和剑都摔出寝门之外了。于是出兵伐宋。

    楚军围宋都九个月,攻不下来,楚庄王准备退兵。申舟之子申犀,在楚庄王马前叩首到地说:“臣父无畏(申舟之字),明知道过宋不借道必死,而不敢废大王之命,大王不应食言。”楚庄王无话可答。大夫申叔时正为楚王驭马,建议说:“索性在宋国城郊造下房子,命士兵耕地,表示长期驻军宋国围城到底的必胜决心。宋国君臣处于没有粮食的孤城中,必降。”

    宋国果然坚持不下去了。宋国主将华元夜入楚军、私见楚将子反说:“我国国君派华元把宋国的困难告诉楚国说:‘敝邑百姓已经互相交换子女来吃,把死人骨头当柴火烧。虽然如此,兵临城下之盟,等于是亡国,这是不能从命的。请楚军退军三十里,宋国唯命是听。”子反与华元立誓,愿意退军后,以告楚庄公。楚庄公同意退军三十里。于是,宋国与楚国媾和,作为战败国而成为以后听从楚国指挥的盟国。春秋时期,这一类作为战败国的媾和,有个专门名词,叫做“平”。华元去到楚国为质。两国之间所立的盟文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虞”也是欺骗之意,和诈的意思略同。后来的“尔虞我诈”的成语,即从这两句话引伸而出,然而却和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了。这一引伸出的成语的意思,也许更能反映出当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本质,这真是有趣而且也是意味深长的了。

    (取材自《史记·楚世家》、《史记·宋微子世家》、《左传·宣公十三年、宣公十四年》)

    66.“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鲁国同晋国是盟国,鲁成公(前591——前572)四年,到晋国访问,晋景公(前599——前580)自以为晋国强大,对鲁成王不敬。鲁国大臣季文子说:“晋侯今后必然不得寿终。《诗》中说:“敬之敬之,天唯显思,命不易哉!’意思是说:天道是很显明的,受到天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十分恭敬才能保有天命。如今诸侯国因晋国的强大而尊重晋国,晋侯却不尊重其他诸侯,这是很难长期保有天命的。”

    鲁成公因为受到怠慢而心中气忿,想背叛与晋国的同盟国关系,转而与楚国结盟。季文子谏劝鲁成公说:“不可!晋虽无道,我们还是不宜背盟。因为晋国是大国,目前大臣之间还是和睦的,诸侯们也还是信服晋国的;晋国和我国又是同姓之国,天然地互相亲近。周文王的太史佚写的《志》中有这样的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国虽然是大国,但是与我国不是同宗,不会真心诚意同我国相互亲近。”原来,鲁国和晋国建国之初,都是由周天子的同宗分封的,同为姬姓,所以季文子会这样说。鲁成公听了后,便取消了和楚国结盟的想法。

    (取材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左传·成公四年》)

    67.病入膏肓

    晋景公十七年,杀大臣赵同、赵括。晋景公十九年,病,梦见一个大鬼,头发披到地上,捶胸顿足,对他说:“我赵氏有大功于晋,你为何做杀我子孙的不义之事,我已经请于上帝报此深仇了。”梦中的大鬼,一面说,一面破坏了晋宫的大门和寝门进入晋景公卧室;晋景公害怕了,躲进室内,大鬼又破坏了卧室房门。晋景公醒后,召桑田地方的巫来推算自己的命运,桑田巫的说法和晋景公的梦一样。晋景公又问:“以后怎么样呢?”桑田巫说:“算下来君将吃不到今年的新麦。”意谓新麦登场之前,晋景公就要死掉了。

    晋景公于是派人到秦国去,请求派名医来为自己看病。秦桓公(前603——前576)派了一个名叫缓的医生来晋国。医缓将至之前,晋景公又梦到,自己的病是两个童子造成的。一个童子说:“医缓是一位良医,他来了,会伤害我们,应该怎么逃避他呢?”另一个童子说:“我们躲在育之上、膏之下,他就对我们没有办法了。”膏、肓为人体内的部位,膏在心下,肓在鬲上。医缓来到晋国,为晋景公看病后,说:“病已经没有治了,病现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这是药力所达不到的地方。我确是没有办法了。”晋景公一听,医缓所说的情况和自己的梦相同,叹口气说:“确实是良医啊!”赠送给他一笔厚礼,然后送他回秦国去。后人因称病重不可治为“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