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京可以这样玩 > 第七章 大觉寺(3)

第七章 大觉寺(3)(2/2)


    6.文化人儿的影子

    每次到大觉寺,喝茶或是去玉兰节唱昆曲,都要和曲友一起兴致勃勃地满院里找碑刻或题壁看,当然是看书法。后来,**茶院里的字,除了皇帝老儿的,其他的都挨着考据了一番,没什么大书家的字,但都写得平实,有力道,像过去年间的字。

    大觉寺不在于他的名人资源,可是,的确有人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得要命,当年的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几乎年年都要上西山观杏花,进大觉寺赏玉兰。名士么?赏花观景,那都是有讲究的,张先生讲究的是午夜时分端坐于树下,直至万簌俱静,杂念俱灭。据说为了就近赏大觉寺玉兰,他竟然在附近专门盖了亭子,这就有点“痴”的影子了,而只要真“痴”了,就离禅不远了。

    都知道大觉寺的茶贵,但文化人、赚了钱想装扮成文化人的,还是趋之若骛。都是因为这个宝地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能把人吸住。

    时代不一样了,能表演的文化都容易受到追捧。我认识一个大书法家,他是拿着书法去满世界表演的;我还认识一个古琴大师,作画下棋,样样精通。这样的大师出场,门票都在数千元。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找了两张这样的票,也就是在大觉寺现场表演的门票,准备送给我一位制作古琴的朋友,谁知他一点都不领情,极其厌恶地说:不要,不要。

    现实都成规律了:文化牌一打,商人就赚钱,真正的文化就完蛋。

    真正的大文化人常常都是不动声色的。像空谷幽兰一样地藏着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大觉寺写有《浣溪沙》:“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已忘言。”读之音韵幽香,如口衔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