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禅堂夜话 > 第九讲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第九讲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2/2)

想。这种精神状态,就是用功所要求达到的境界。无记寂寂非,很安静,但是心不清明,这种状态不对。《六祖坛经》把“寂寂惺惺”称作“定慧等持”。等持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平等地保持。平等地保持着既孤又明的状态。所谓“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定慧等持,定慧相资,这就是我们用功要保持的境界。

    第三点,当我们的心初步清净了,会见到内外的一些境界。内在的境界如见到内脏,乃至前生后世的事。这些境界并不清楚、并不明白,似是而非,偶尔出现一晃而过。外在的境界如见到山河大地,见到佛菩萨的形象,见到地狱、饿鬼、畜生。不管是内在的境界还是外在的境界,不管是祥瑞的境界还是不祥的境界,都是唯心所现,其性本空,不要理它。

    一理它就坏了。比如说见到佛菩萨心生欢喜,觉得自己用功到家了,你看佛菩萨都显现了!这就坏了。怎么呢?一种可能是得少为足,不思进取;其次可能会因为控制不住内心的欢喜而走火入魔。看到恐怖的境界、不祥之兆,更要注意。见到境界,都要以“不理它”三个字去对待。古人说到对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是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斩是什么呢?一刀两断,不去追求。不欢喜,也不恐怖,不动念,不动心。仍然按照自己原来的功夫,用自己原来的方法,保持如如不动的精神状态。在境界面前,我们的心就要像铜墙铁壁一样,任何东西都钻不进来。这里的心指什么呢?就是指的我们每一念历历孤明的觉照,历历孤明的明。它就是一道铜墙铁壁,一点空子不要留,这样才能使内外的境界没有活动的余地。

    第四点,用功到一定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过去看过的书、背过的书,会和你现在的心态结合起来,然后自己的思想一下子像捅开了泉眼一样,水拼命地往外涌出,你会有许多的话要说,甚至于会吟诗作对。对此千万要控制,不控制就会走偏,因为它并不是真东西。真东西是在大休大歇以后再说出话来,那就是地动山摇,颠扑不破。平时这点小境界,不过是妄想寻思的作用,不过是意识分别的作用,所以不要以为那是真的,那不是真的。

    在用功深入以后,从心态的保持、功夫的把握、境界的排除,大致上要注意这几点。能够注意这几点,我们就会很顺利地使功夫日有所进,不出偏差,不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