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江苏菜(6)(2/2)

盐,以肉做极大之圆,置菜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蜀把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候熟取出。”

    其所描述的狮子头制法与今天完全相同,证明此菜在百年之前已经形成。

    狮子头演变至今,其大小、数量、形状并无一定之规。古人习惯做四个肉丸,而现在各地做法、数量不等,天津淮阳菜馆原佟楼餐厅做五个肉丸;北京和平宾馆做七个肉丸;最多的要算江苏镇江风味,肉丸多达十二个。另外也有菜馆制成八个或十个,形状和重量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据说以狮子头为名的菜肴已不下百余个品种,配料丰富多样,加虾仁则称虾仁狮子头,加冬笋则称冬笋狮子头等等。看来,人们都喜欢狮子这种传统吉祥动物,故以其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食欲。

    “天下第一菜”——

    虾仁锅巴

    做米饭火候过了,贴着锅底的一层米就会焦糊,成为人们说的锅巴。米饭做成这样自然不算好事,但颜色金黄的锅巴却是很好吃的,嚼起来满口生香。锅巴制作成袋装小食品,是小孩子喜爱的零食;制成菜肴更是别具风味,有的甚至被列为珍馐美味,脍炙人口。

    锅巴有许多不同名称,古代有锅焦、饭底板、铛底焦饭等名称,另外《本草纲目拾遗》称黄金粉;袁枚《随园食单》称白云片。按地域不同,则有锅粑、饭焦、饭根、嘎巴等名称。别名非常之多,也许是不论是谁,都有将米饭做焦的时候吧。

    将锅巴烹制成菜肴,早在唐代以前便出现了,不过当时只是一种民间小吃,多用糖汁或肉末调制,不登大雅之堂。到了明末清初,锅巴菜肴才渐渐丰富起来,并以其香脆可口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虾仁锅巴最为有名,流传至今,备受人们推崇,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一菜”。

    虾仁锅巴是用锅巴和虾仁经炸制而成,是淮扬菜里的传统名菜。据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无锡某地的一家小饭店用膳。店家将虾仁、熟鸡丝、熟鸡汤熬成的浓汁浇在炸酥的锅巴上,烹制成一道虾仁鸡丝锅巴汤。此菜色泽鲜红,锅巴金黄,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乾隆夹了一块放入口中,觉得松脆可口,又酸又甜,远胜于宫廷的御膳,不禁脱口而出:“此菜可称天下第一。”自此,虾仁锅巴的美名传遍江南。

    还有一种传说称,清代有位秀才到饭馆吃饭,不巧饭馆米饭卖完,锅中惟余锅巴。店主无奈,试着将锅巴放入锅油炸,浇上汤汁端上桌。没想到秀才吃过后大为称赞。店主因为第一次用锅巴做菜,便将这道菜命名为“天下第一菜”,后又经改进,加入虾仁等材料,食者日众,名声渐渐传播开来。

    虾仁锅巴又有天下第一菜、一声雷、平地一声雷等别名。其烹制方法为:虾仁加蛋清、精盐、味精、干淀粉拌合均匀,锅巴掰成大小适中的方块。炒锅内放猪油,烧至七成热,将锅巴入锅炸,至呈金黄色、酥脆后取出。炸锅巴同时,另用炒锅将虾仁滑熟,取出。锅内留油少许,加番茄酱、鸡油、蘑菇丁、熟鸡丝、精盐、白糖、味精、绍酒,烧浓卤汁,下虾仁,用湿淀粉勾成米汤芡,淋上热油和麻油,起锅倒入碗内,与刚出锅的热锅巴一起上席,将虾仁连同热卤迅速倒在锅巴上即成。成菜的特色是:锅巴酥松香脆,虾仁鲜嫩,浇汁后,吱吱作响。

    现在超市和副食品店有袋装锅巴,皆可用来烹制虾仁锅巴。当然,也可以自己制作锅巴。如果做米饭的技术不好,那么大概锅巴是会时常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