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八、义务教育,农民难以享受的“奢侈品”

八、义务教育,农民难以享受的“奢侈品”(2/2)

久下去,教师开始讨厌学习差的学生,使学习差的学生无法在班级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最终只好选择离开。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交通的问题,由于农村的人口居住得十分分散,现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布局,一般都会根据现有生源的情况而分成一乡一校。学生们无法再享受像小学时家门口就是学校的待遇,于是很多孩子因为交通的关系选择了退学。

    中国现行的教育经费模式,是城市教育由国家负担,农村教育则是由县级负担。而目前中国很多的县都是靠财政吃饭,剩下有限的资金能真正投入到教育中的少之又少,致使很多农村的学校无法生存。最明显的后遗症就是学校设施简陋,20世纪末的中国,中小学危房面积大约是13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农村。

    也许这些危房只占了全国中小学总校舍比例的1%,可是在中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个比例则显得很高。宁夏的中学危房面积大概是5.32%,小学的面积是4.6%。新疆中学的危房为4.05%,小学的面积占了3%。青海中学的危房面积是3.16%,小学的面积为4.33%。

    在广西的蒙山县,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校没有校门,也没有围墙,学校的环境非常差,教师的办公桌椅很大一部分都还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物,高矮不一,长短不齐,陈旧破烂。初中生的宿舍条件更是惨不忍睹,学生要三个人同睡一张床,房间还四处漏风,就连食堂也简陋异常。教学仪器、图书、电教设备严重不足。有些教师宿舍的墙体已经裂开,有些地基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下陷,看到这些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另外,负债现象在教育领域里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国家审计署曾对50个县进行审计调查,结果在2001年底,基础教育负债是23.84亿元,2002年底在此基础上又上升了8亿元,增长了近30%。到了2003年的6月底时,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又迅速增加了25.7%,达到了38.98亿元,这些负债的总数已经赶上了地方一年的财政收入的80%。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教育负债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2000年“普九”教育的验收。

    1986年,《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提出,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普九”,并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图书馆、教学楼、运动场等硬件设施,这项规定发展到后来成为了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的硬性指标。各省教育厅和各市、地、州政府教委签订了双向的目标责任书,各地的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和相关的部门之间,也同样签订了责任书,“普九”被纳入了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中,“普九”自此得以全面的铺开。

    可是为了能够达到“普九”目标,一些原本就经济困难的基层政府和教育部门,不得不外借贷款或是让施工队垫资,因此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根据调查,到2000年“普九”验收的前夕,四川全省已经完成并正在推行“普九”县的教育负债总额,高达39亿元人民币。另外,各地的省级以下的财政,开始逐渐萎缩,地方财政逐渐变的无法负担教育的投入,这更加剧了各地的教育负债。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拖欠教师的工资,根据1999年中国教育工会上半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有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的工资,数目累计到现在已经达到了100多亿人民币。即使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在1996年到1999年拖欠的教师工资也达到了6.4亿元。虽然现在的情况有所好转,可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县,虽然可以保证基本工资的及时发放,却不能保证足额发放。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素质不高,成为了农村中小学发展的大鸿沟。另外,师资的待遇差工资低,促使很多优秀的教师向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公办教师人心不稳,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亦农亦教”,使得农村教育变得雪上加霜。

    中国的800万农村教师,担负着农村中小学生约6600万人的前途,同时还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使中国的人口负担转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只有关心这800万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才是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目前农村辍学的孩子里,有将近一半是因为没有希望继续升学的,而更多的则是体会到了“读书人”的不易,本就前途渺茫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把义务教育问题落到实处,让孩子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也需要认真思考。目前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不公平现象,城市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是由政府支付,可是到了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则需要农民自己承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主要就是在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所有的投入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然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大约是9%,省、地负担大约是11%,而中央财政则只负担了2%。

    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可问题就是这些原本就十分有限的教育投资,很大一部分居然还被用在了基础设施原本就比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和小学。而真正需要的农村,则根本没有机会得到资助。

    另外,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和工资部分应该由中央统筹。粗略地估计和测算,农村义务教育支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的工资,中国农村小学教师共有380万人,如果政府可以保证这些教师每个月500元的收入的话,则需要232亿人民币。全国农村的中学教师共有223万人,如果保证他们每月800元收入的话,总费用需要214亿人民币。这两笔数目加起来就是446亿人民币,仅仅占了2002年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3%。这对于中央财政资金这个大蛋糕来说,义务教育需要的这些钱只是九牛一毛,分一杯羹也无伤大雅,而且,义务教育中的其他经费则是由省、县负担,这样摊下来更是不算什么。

    说到底,义务到底是谁的义务,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义务,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受用者才有这个发言权。如果最后义务成了一个真正的“奢侈品”,恐怕最后的结果,于民、于国都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