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四、传统复兴,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检讨

四、传统复兴,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检讨(2/2)

代农村教育的缺陷所在。由于农民土生土长,所以他们对脚下的这片黄土地最熟悉和了解,他们往往最有发言权,他们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那么,私塾到底是不是农村教育的宿命所归呢?为什么私塾教育会在农村兴起而不是在城市?

    私塾教育,在广大的农民眼里就是一种成本低,普及广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也很直接,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就是它的目的,或者说,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读书认字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在中国新教育替代旧教育一百余年的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的今天,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依然是传统之地,生产力依旧低下。而现今新社会的教育体制,事实上带给农村的福音却少得可怜。现行教育体制,不仅会吸走农村的广大精英,而且也无可挽回地推翻了农村传统的教育制度。

    没有了传统意义的农村,也就没了传统的读书人,乡村文化的灵魂就等于没有了。而私塾的存在,客观上使得传统的读书人有了文化的传承渠道,使文化油尽灯枯的局面不会出现。早在30年代,面对农村礼俗社会规则和行为方式的紊乱,农村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调节机制的局面,包括陶行知在内的许多有识之士,就已经意识到农村教育问题的实质所在。中国的农村已经陷入了现代化变革的困境,而这种困境使得农村已经无法完成固有的循环和运转。陶行知他们往往从乡学的建设入手,试图从事乡村改良试验。只是很可惜,他们的努力无法使乡村世界复原。

    私塾的振兴,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了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方向。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陶行知对当时中国乡村教育有着这样的认识和批判。在他的眼里,显然,中国乡村的教育走错了路,没有和农业联合,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他希望乡村教育与农业及其他各业联系起来,使乡村学校成为中国改造乡村的中心。

    一直以来,由于教育软硬件资源的匮乏,都使得农村教育远远被抛在了城市教育的后面,在种种劣势面前,绝大多数农村青年都成为了高考的失败者。落榜后的他们,除了部分进入城市打工外,更多的还是要留在农村生存。而现代私塾,就是给这些农村青年重新回归乡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私塾教育的振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教育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从表面上看,中国教育体系是以一种公平的姿态来统筹规划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两者间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对学生素质的要求都是完全相同的,当然决定其结果的教育资源配给却截然两样。实际上,看似合理的体制,却恰恰存在极大的不合理之处。

    与私塾教育相比,最能体现出不合理的,就是教育设计者们完全忽视了农村教育的独特性,忽视了现行农村的基本乡情,错误计算了农村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的距离。为农村教育选择一个更好的教育形态才是正确的选择。而私塾教育“既走出去、又能扎根本地”的教育形态无疑就是一个极好的模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方式也应如此。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视不同时期的情况具体运用。教育本应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如果教育的结果无意于大众,那还有何意义呢?中国农村的教育之路就应该遵循此原则走下去。

    总之,私塾,给了那些迷失在现今为考大学而设计的教育中的孩子一个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