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四、传统复兴,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检讨

四、传统复兴,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检讨(1/2)

    四、传统复兴,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检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听到孩子们一遍遍的琅琅读书声,你不要以为那是在拍电影。是的,在今天,在更加注重数理化,注重计算机和外语等现代生存必须技能的21世纪,读四书五经似乎是不合时宜,甚至被很多的家长视为浪费时间。我们姑且不论在信息瞬间变化的今天,传统文化受到了怎么样的漠视和忽略。事实却是,现在在很多省份的农村地区,传统文化又重新开始“抬头”。而承担传授传统文化的载体,几乎已经不再存活在今天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俨然已经是旧社会的历史见证;在许许多多整天为了孩子的前程,奔波在重点学校、各培训班间的城市人眼中,它已经是一个历史的代名词;它在历经风雨后,依旧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又一次在农村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如同一棵千年的古藤又一次展现其无穷的魅力。这就是私塾,一个被国人隔膜已久的陈年旧词。

    私塾在乡村的复兴绝非是潮流的复古,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必然,更远一些,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现象视为是农村教育对现代教育的一次反思与撞击。自然,当某种需求不能被满足,或者说某种现象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那“旧的”必然被“新的”所替代。私塾,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象征,它的重新展头露角无可非议。

    当代私塾依然是那么的古色古香,骨子里依旧是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的传统信息。现在,在河北、湖南等地,私塾已经是司空见惯地扎根在乡村大院中。各地的新私塾有很多共通的特点,即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例如蒙馆;授业的先生都是乡间德高望重的老者;而学生,则是些无法接受“新式”教育,无法升学,却又年龄幼小进入社会又太早的孩子。

    既是私塾,学习的内容自然是古文、习书法、写作和做对联这些。事实上,私塾中所学习的内容,恰恰是一个世纪以前,很多中国孩子的必修课,所有国人都要从这里开始接受人生的启蒙教育。

    也许人们要质疑,私塾的学习用处何在?这个问题问得好。

    先说四书五经的学习,这实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补习”,是提升个人文化底蕴的必须;再说写作,其主题一般都是对乡间最近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而这种针砭时弊的写作,无疑是对学生观察、分析、思辨、归纳社会现象的能力的锻炼,而这些恰恰是现在挣扎于当代应试教育的学生们所欠缺的。

    而书法、对联等的学习,其实就是学习传统乡土民俗的知识,实际上是一种更好融入乡土生活、了解当地风俗文化的途径,有时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大家都知道,在农村是非常注重传统礼俗的。各种礼俗既是农村频繁且重要的活动,也是农村人根深蒂固的基本行为准则。无论是婚丧嫁娶的各种礼仪,还是年节庆典的各色风俗活动,都离不开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参与其间。他们既要主持喊礼,又要从事各种文字事务。而现代教育的课程完全与现实生活脱节,根本派不上用场。私塾这种将文字和礼仪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了传统的待人接物,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生活。

    显然,表面上私塾看似无用的教学内容,实则不然。因此,当代私塾可谓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令人裨益良多。

    现代私塾的出现,从侧面也反映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