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一、重点中学:教育不公平的集中体现

一、重点中学:教育不公平的集中体现(2/2)

一个公开的秘密,没有哪个学校不收取“择校费”。各地各部门相关收取择校费的政策五花八门。在我们的首都北京,2004年竟然还出台了允许收取不高于30000元的“择校费”的相关合法规定,不少有识之士感叹那是把教育贿赂合法化啊!

    究竟“择校费”是多大一块肥肉,各级各部门纷纷要为它争取合法的地位。我们来算一笔账,我国城市中学目前的人均年教育培养成本不足3000元,而一个择校生一年需要缴纳数万元的择校费。以此计算,一所重点中学一年招收45名择校生,其收益就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年利润了。重点中学为什么有钱?为什么学校越建越气派,办公室越来越舒适,校长老师也可以出国“考察”?

    当然,好处不能独享,所谓“见者有份”,各级领导也是大有好处的。择校费按比例提成分派到各级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已经是例行公事。既然好处多多,大家也就听之任之了。某权威媒体2002年公布的“年度最赚钱的十大行业排行榜”中,中小学教育位居第九。2003年的“十大暴利行业榜”中,中小学教育再度“荣幸”入围,并且跃居第二。学校本来是非盈利性单位,但是如今却发展成为暴利行业,重点中学实在是“功不可没”。

    重点中学的这种存在形式,是对广大公民公平地接受教育权力的挑战,是对广大农民子弟受教育的歧视,甚至是剥夺。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县级市,放着原有的10所乡下中学不管不问,20年来舍不得拿出100000元来给一所乡下中学作建设,在市区本来已有一所重点高中的情况下,又投资再办了“一中”,这也是一所带着重点性质的中学,而且在业界也已小有名气。紧接着,又兴办了“二中”、“三中”、“四中”和“实验中学”,而且也是在城区之中。除去“一中”是原来的学校改名外,其余的新办学校都是征地新建的。区区十万都舍不得给乡下学校的政府官员却舍得花更多的钱在城市办新的学校,这难倒就不是对农村的一种歧视,不是剥夺了农村学生上学的权力?

    高中大部分都办在城市里,是人为地导致农村学生失学的重要原因。农村人民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供孩子读书非常不容易,如果学校离家近一点,可能会惠及更多的农民子弟,可不少上级主管部门却似乎不那么想,他们根本不觉得自己的一些做法其实就是人为地给农村学生制造难题。“子非鱼焉知鱼之痛”啊。

    由于教育大权往往都掌握在一些“不熟悉教务”的官僚手中,因为是“门外汉”,中国的教育已经越来越背离人民群众的利益,已经变得惨不忍睹。他们的教育思想,已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形势,背离了现代的教育制度。重点中学的存在,就是这种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所表现的形式,是教育集权主义的表现形式。它的运作方式是“战争”思维中“集中优势兵力”思想指导出来的。这种教育思想是错误的,是要批判的。而中国的教育专家们似乎还没有意识这一点,他们将能耐都用在了重点中学的衍生物上,又搞出了“师范中学”、“师范学校”。他们变本加厉地利用行政手段,把教育的资源倾斜于个别学校,使教育的两极分化进一步的加剧。难倒我们的教育专家能做的仅只如此了吗?

    现在用“擢发难数”来形容重点中学的存在一点也不为过,已经到了铲平重点中学这一巨大毒瘤的时候了。

    下刀子前,首先在经济上要清算教育**和重点中学的关系。教育**着重表现在重点中学的乱收费问题上。重点中学打着择校的名义,收取着巨额的择校费。而这些择校费既没有作为创收上报到财政部门,也没有明确地表示是用在了学校的建设上。将重点中学择校费从鲜为人知的角落中揪出来暴露在阳光下是关键。

    然后,在思想教育上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入讨论。讨论教育服务的对象,讨论教育实施的方法。一定要让教育平等化,这样我国要建设民主和平国家的理想才能得到实现。

    最后,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法制化。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要做到公平、公正,要改变在投资上向重点中学一边倒的做法,要打破原来的垄断做法,形成公平竞争,让各方生源得以平衡,使各个学校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取消重点中学的特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尊重,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才能实现。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重点中学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只有如此,普通中学才能得到重视,教育也就能发挥它最本质的作用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心教育的人们应该携手同行,一起把阻碍中国教育发展的绊脚石铲除,一起把埋葬孩子们幸福童年的坟墓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