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五、德育,我们拿什么来占据孩子的心灵

五、德育,我们拿什么来占据孩子的心灵(1/2)

    五、德育,我们拿什么来占据孩子的心灵

    孩子本都应是**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冲劲十足。但事实上呢?

    在老师的眼里,学生就是“复读机”,他们应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每一句话,老师怎么说就要怎么做,学生理所应当被老师管。如今的学生似乎也是循规蹈矩,只知道听从教训,被老师和家长灌输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如何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这一课题,教育工作者对此从来未曾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还常常有意无意地给学生们创造或是提供一个虚假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说一些“华丽的谎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也不会更不能反抗学校的“权威”,学生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只能选择妥协,按照他们既定好的轨道去做一些事情。如此这般,孩子们在学校中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自由,这样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凡事都积极、有冲劲呢?

    时下,“管、卡、压”式的教学方案,在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不但导致德育教育知识和道德理论缺乏鲜活的生活依据,缺乏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另外,由于长时间的沉浸在环境里,更可能会使学生成为“言行不一”、“道德虚伪”、“双重人格”的人。

    当众口一词质疑当今体制之时,面对现今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道德中存在的这些盲点,社会各界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应该拿什么样的德育去填补孩子的空白呢?

    在学校的日常德育教育上,老师总是会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营造或是提供一个虚假的教育环境,诱导学生讲一些“有道德的谎言”。一次,老师在品德课上,深情地讲述了一位乡下女教师,为了保证山里的孩子都可以上学,于是每天一个个背着学生过河到学校去。等到放学之后,她再将学生一个一个地背过河送回家。老师在讲完之后说:“你们看,老师是多么爱他的学生啊。那说说看,我们应该怎样爱老师呢?”一个小女孩站起来非常认真地回答说:“我长大了也背老师过河!”

    是否还记得学校的广播中,常常有这样的消息传出。“各班同学请注意,各班同学请注意:现在广播重要通知。明天上午有市领导到校检查工作,请同学们注意遵守纪律,右行礼让,主动向客人问好,如果有哪个班的哪位同学违反了纪律,给学校抹了黑,我们将在广播里全校点名批评……”“明天将有近二百人的参观团来本校参观,希望全校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客人热情、礼貌,不管在校园里什么地方遇到客人都要行礼问好……”

    像这样的临时性教育和德育活动设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可它们教会孩子的是什么呢?我们的孩子每天沉浸于这样不真实的道德情感中,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智和人格会是健全的吗?

    如今学校的管理方式是比较被动,纯粹以制约为手段的管理方式,很容易给学生产生一种误导:道德是对人的意志和行为的限制与防范,这势必会忽视人的道德生活和个性的需求,忽视为人提供机会,使之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予以体认。仅仅依靠“外力改造”、“客体制约”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现在有很多学校实行全封闭教学,减少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纯洁”的校园空间。学校认为社会上极其复杂,学生无法很好地分辨善恶,所以便不让他们接触社会,不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和实践的机会,只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只要不出去就可以了。可是学校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却存在很多的弊端,这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真正面对社会的时候会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用处。另外,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会很快发现现实和学校教育环境的差距,到时候他们更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严重的还会出现绝望、厌世、随波逐流、甚至无法准确判断事物等等状况。

    家长常常会听到孩子埋怨:“老师为什么总和我们对着干?”作为老师,他也同样在抱怨着:“我都是为他好,可他为什么就是不听。”看来这个相对应的矛盾不仅尖锐,而且十分棘手。

    其实在教育这个大课堂里,看上去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却恰恰是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隐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其实学生同样也有人格,也有受人尊重的权利。可是目前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很多的纪律、约束、制度都缺少对孩子应有的尊重和人道关心。教室的墙上会张贴学生的评比结果、成绩,这些都是对孩子的一种羞辱。另外,在日常的师生交际、课堂教学、处理问题等方面,也常常会出现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体谅学生感受的情况。学校关注的事情是学生言行的“是非”,而并不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