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二章(5)(2/2)

  16世纪以来,欧洲金银的主要来源逐渐转向海外:1485~1520年间从西非运抵里斯本的黄金年均半吨以上。17世纪来自莫桑比克的黄金年均1吨,更大的黄金产地是美洲:1500-1650年间,从南美洲合法运入西班牙的黄金累计181吨。(通过走私、海盗和直接贸易流入欧洲的黄金更多,这使欧洲黄金的总存量增加了5%左右。)1693年在葡属巴西发现黄金,从这里向欧洲流入黄金持续大半个世纪:1701~1720年间流入欧洲的黄金折合1.5亿马克,1741~1760年间高达81.6亿马克,1764年以后急剧减少,19世纪几乎为零。16世纪从美洲和西印度群岛输入欧洲的白银共16632648公斤(主产地墨西哥),黄金181234.95公斤,走私除外。截止16世纪末,西班牙帝国拥有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3%。此后墨西哥白银的年均产量仍在增加。

    自1492年至1945年这种鲜血淋漓的野蛮扩张、征服和掠夺共进行了450年,然后欧洲和美国等欧洲社会才开始了所谓的文明阶段,欧洲人表现的文明一些也不过是近半个世纪的事,其实直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多数国家才开始正式脱离殖民统治。

    与欧洲不同的是,中国从来没有奉行过这种海盗式的发展。中国的历史表明,传统中国成为东方大国的模式与欧洲几乎截然相反,欧洲是一种外向型的崛起模式,而中国则是一种内向型的崛起模式,即中国的崛起不是依赖对外扩张和财富掠夺,而是依靠内部的经济发展。如中国自秦统一以来,首先就进行了货币、度量衡、书写等一系列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一次金融、法律、制度、贸易规则等的改革,这和秦统一前进行的商鞅变法一脉相承。商鞅变法实际上就是建立了秦王朝的信用制度,今天我们知道,这种制度是现代经济的基本制度之一,这不就是一次统一大市场的改革吗?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其实罗马帝国远没有达到秦汉帝国统一市场的水平。中国分分合合的历史表明,中国历来谋求统一其实也正是谋求统一的市场,没有这个统一的市场中国将混乱不堪。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是秦汉帝国、隋唐帝国、宋帝国、元帝国、明帝国和清帝国,这不同时期的六大帝国一旦完成了征战——目的是为了统一,只要帝国应有的疆域得到统一后就不再对外进行无休止的征服战,然后就是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之后很快就进入到繁荣强盛时期,这期间并没有依靠任何掠夺来的财富。中国这六大帝国也曾和周围国家建立藩属关系,这也称之为一种纳贡体系,但考察历代中国和各个藩属国之间的纳贡财富可以发现,各属国的确定期向帝国进贡,但往往帝国的回赠要大于属国的进贡财富价值,这是中国传统的“厚往薄来”的纳贡贸易,这与其说是建立财富上的纳贡体系还不如说建立的是一种意志上的纳贡体系,即中国实际对周边进行的是帝国威严的征服而不是财富上的掠夺——这和罗马帝国完全不同,可以说,罗马帝国就是建立在完全的征服、掠夺之上的,罗马人倾全国之力只为建造一个罗马城,而中国繁荣富足的城市遍布全国。尽管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几乎是同时代的,但实际上罗马帝国是一个标准的奴隶制国家而秦汉帝国则是一个正统的封建制国家,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历史档次中,从文明进化的比较上来说,罗马实际上落后秦汉帝国1000年。

    从军事角度观察也能看出——如果要进行财富掠夺则必然进行战争,如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几乎每隔十年就进行一次大的侵略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中原地区的财富,中国历代极少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即使有战争发生,都是为了政治目的,即证明帝国的权威,而不是要掠夺这些国家的财富,中原帝国往往认为这些国家是天下偏远之地、蛮荒之地,根本就没有什么掠夺的价值。

    从财富的角度也证明如此。我仍以1492年至1800年这段时间为例——西方正是在这段时间崛起的,从这段时间世界财富的流向就可以明显看出来,西方是依靠舰队从世界各地席卷财富,而中国则用中国强大的贸易能力从西方赢得财富。这也说明,无论是在隔绝的东方世界里还是在全球化的世界里,中国都完全有能力赢得世界。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也等于发现了世界金银矿。“1493-1800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产量在16、17和18世纪分别为1.7万吨、4.2万吨、7.4万吨。这些白银的40%经过海外贸易公司,主要是英国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贸易逆差的手段运往中国,其次是印度等亚洲国家。运往波罗的海和利凡特的白银,有一部分最终也流入中国;加上日本的白银出口,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②

    ●和平发展与和平应答

    中国此时提出和平发展的策略,就其心意来说,应该有三点:

    一是昭示中国自改革以来一直没有明确说明的国家对外总体策略,也是对国内政治战略的定位;二是对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三也是对国际社会的试探,即如果国际社会不过分干涉中国,中国也就有可能回报友好的微笑,反之,则有可能激怒中国。现在,中国实际上也是在等待国际社会的回馈信息。国际社会该如何回答呢?是撕掉虚伪的民主、自由面孔,说“不,——无论你是否友好,都与我的目的相悖,即我不希望看到任何形式的强盛的中国!”还是说,“好吧,我们现在可以握手了”

    自然,无论哪种答案,都会令国际社会头疼,按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其它大国显然不情愿看到任何形式的强大中国出现,但全球化中的利益流动与相互依赖的存在又清楚地表示出,中国的繁荣也显然是一个创造财富的机会。实则,这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关于权力与利益的一场没有谈判桌的谈判。

    国际社会首先需要相信中国这个策略的诚意——维持现状与中国提高军事力量间似乎是矛盾的。中国既然首先主张这样一个外交策略,就必然要进行诠释。另外,世界清楚中国拥有2000年的智慧,如何知道这不是一个缓兵之计呢?一个争取和平、赢得时间的手段呢?即当中国完成崛起之后又当如何呢?显然,中国还必须有一个后续的、完整的和平远景规划,以释众疑。第三,中国应使周边小国相信,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坚定不移的,友好的睦邻关系前景是共同发展。中国必须安抚这些周边国家。第四,中国还必须解除美国的疑虑,中国是否打算将美国的势力逐出亚洲呢?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一直是占主流的,如在布什政府时期的主流对华观就掌握在五角大楼和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手中,也就是“中国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此时,中国必须对美国耳语:“美国是亚洲不可或缺的稳定力量。”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现有的利益。第五,中国还必须对法国、德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其他大国解释,以往主张的多极化理论是否已经过时?是否中国打算放弃这种理论,或者解释清楚和平发展与多极化理论并不冲突。第六,中国还必须密切注意“**”势力对此如何做文章。台湾问题现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势力的任何作为都会影响中国。第七,尽管和平发展政策主要是一项对外政策,但国家政治是一个整体,国际社会会关注中国的国内社会是否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调整。第八,中国的民族主义伴随中国的强盛近年来一直较活跃,上层主张的和平发展是否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呢?当中国强盛之时,中国是否会出现日本和欧洲曾大规模出现的极端或排外民族情绪呢?第九,中国和平发展政策与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之间将确立什么样的指导关系呢?如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与东盟国家的南沙群岛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