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目录(1/2)

    目录

    第一章 美国制造,双重印象——援华的友谊证据

    最为重要的是,爱好和平国家的和平意志必须伸张到底,以促使可能被诱而破坏协议和侵犯他国权利的国家终止此种行动。必须作出保卫和平的积极努力。

    ——罗斯福

    ●英国  在欧洲为摧毁纳粹而战,在亚洲为殖民主义而战/2

    ●美国孤立主义的笼罩/5

    ●“隔离检疫”演说/8

    ●范宣德:“必须遏止日本”/11

    第二章 蒋介石的亲美情感——依附与钦

    中国之**员,似与我等所称之社会党员无甚差别。彼等对于农民、妇女以及日本之态度,足值吾人之赞许。故中国共党与国民政府相类者多,相异者少,深盼其能排除异见,为抗日战争之共同目标而加紧团结。

    ——罗斯福

    ●谁是我们争取外援的对象/14

    ●亲近举动,所谓何因/17

    ●应邀而至的访华特使——居里/19

    ●中方的愿望,美方的利益/22

    第三章 航空救国与革命大业——孙中山的梦想

    自航空机参加战斗序列后,在国际主权划分言之,往昔所争之领土领水,今有领空之划分……就其效力而言,己打破兵舰、潜艇、战车之偏枯性能,极控制三界之能事。故欲因应现代国防上之需要,非扩充空军力量不为功。

    ——孙中山

    ●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26

    ●中国航空先驱的爱国信仰/31

    ●重庆大轰炸:挥之不去的梦魇/35

    第四章  “作战天才”陈纳德——我不想离开中国

    孩子们,你们是自愿来帮助中国抗战的,不是来享福的。我坦诚地告诉你们:这里的条件很差,比不上美国,我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得吃苦……

    ——陈纳德

    ●陈纳德在中国/42

    ●跨国的婚姻,“上天的安排”/49

    ●白宫游说,一路绿灯/51

    ●他是人们最需要的英雄/54

    第五章 是谁铸就“飞虎”的传奇——到中国去

    空战中的死亡经常都是发生在短暂的瞬间,在雷赫的回忆中,有一个战友,他不但勇敢,而且在每次登机作战时候的打扮都与众不同:头顶牛仔帽、脚蹬牛仔靴,腰间发亮的皮带上配着两把左轮手枪——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的装扮。然而,这样一个浑身散发着不羁的生命力的人,最后还是在一次作战中被日本人击落后抓住枪毙。

    ●美国志愿航空队/58

    ●到中国去!/60

    ●身负重任,虽苦何伤?/63

    第六章 关于诱惑的传闻:租借法的制定与酝酿

    对我们来说,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情况。我们必须以我们将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和献身精神,致力于完成我们的任务。

    ——罗斯福

    ●起因:丘吉尔一封长长的求援信/66

    ●炉边谈话:罗斯福的信念/66

    ●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适用于中国/69

    ●美日谈判:“东方慕尼黑”/72

    第七章 珍珠港事件:结束了一场佯装的谈判

    “如果没有中国……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千百万中国人民在四年半的时间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装和配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

    ——罗斯福

    ●日本的南进战略/76

    ●“国家防卫”范围内的行动/77

    ●佯装的谈判/78

    ●珍珠港事件——联合的契机/79

    第八章 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形象”

    国家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罗斯福

    ●美国,敢于为天下先/84

    ●利弊权衡:暂不废约与立即废约/87

    ●大国的成长逻辑/91

    第九章 舆论的巅峰:“恩抚中国”的神话

    基本上我们是为了同样的原因而打仗。我们两国人民有相同的理念,你们的总统向全世界宣告的“四大自由”犹如自由之锣在我们的广大的土地上回荡。

    我向你们保证,我们的同胞为了实现这些理想渴望与你们合作。

    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宋美龄

    ●赛珍珠与她的《大地》:黄土与墓碑间的田园中国/96

    ●卢斯:美国梦与中国情结/99

    ●比男子汉还要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103

    ●好莱坞聚焦:《我们为何而战》/115

    ●**与斯诺的亲密接触:另外一个中国/117

    第十章  “用手指抠出来”的千里公路

    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修筑滇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