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关于贾宝玉(1/2)

    《红楼梦》大体上是一部反映封建大家族的衰落过程的作品。但是这个结论还需要加以稍稍的修改。在前几行中我已经提到,不能在艺术典型和生活原型之间直接划等号。曹雪芹已经说明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 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由此可见,《红楼梦》“这香”、“这茶”、“这酒”也是这样加工、提炼、浓缩而成。

    由此可见,不能把《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四大家族的衰落看作是单一的、独立的事情。相反这是普遍的、必然的事情。

    由此可以想见,曹雪芹不仅只是单纯地叙述他自己的家族的破败。在这件事情上,曹雪芹尽可能地把前朝前代类似的事情,取其情理,统统压缩到作品中去。这就像是一块吸水海绵。曹雪芹把历史上他所知道的类似的事情,加以剪裁,压缩到小小的四大家族的命运之中[52]——这才是《红楼梦》的惊人的容量原因之所在!

    正是因为曹雪芹是我国历史上最博学的人物之一,所以他的《红楼梦》才显得如此难以理解,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甚至搞不清楚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现在,这里,终于可以有把握地说,作品的主题就是历史。

    理解了这个关键问题其实只是正确理解《红楼梦》的开始而已。因为我国的历史实在漫无头绪。可以说,我对于历史的了解也不是特别精到。[53]但是说从贾宝玉那里看到杜甫的影子,关于这一点,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纵观历史,可以说,整个历史有其发展、衰落的过程;同样每个朝代也是这样。从整体上说,中国历史在唐以前呈上升趋势,在唐玄宗时达到巅峰。经安史之乱出现转折。可以说,自此之后再也没有达到盛唐时的繁荣程度。所以分析将首先从这里开始。

    李白、杜甫都是唐玄宗时代的人物。尤其是李白,还得到唐玄宗的宠幸。但是当时最著名的恐怕还不是这些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告诉我们,杨贵妃才是最得意的人物。的确有人把贾元春比作杨贵妃。这没有什么不妥。和贾元春的地位相同,杨贵妃也是国家(家族)兴盛的温度计、时刻表。当然如果过于穿凿附会,贾元春的确没有更多的表现。而且说贾元春就是杨贵妃也显得过于武断。但是二者在事情中的地位的确是相同的。另外,据有的研究说,南宋末年也有类似帝王宠幸后妃而荒废朝政的事情。这就是说,在兴衰转折之际,这个“爱妃”是万万不能少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林黛玉、贾宝玉。说这两个人的原型,或者更加准确地说,二者的原型中分别包含李白、杜甫,是不是合适呢?我说,还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我们看到,在安史之乱之后,李白流放夜郎。这不仅是唐王朝的一个转折,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以李白为代表的所谓“浪漫主义”文学是不是就此一蹶不振了呢?尽管不能下这么肯定的结论,但是可以看到,甚至以杜甫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我们知道,后来就不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了。后来说的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内在的神韵并不一样。

    流放夜郎也给李白的创作形成巨大影响。甚至在兵荒马乱之际,李白还是有心情访仙炼药。但是战争结束之后,看到王朝的兴盛如同落花流水的时候,这些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大艺术家反而心灰意懒,一蹶不振。这和书中所说“玉带林中挂”的情景一样。关于这种困境,杜甫说的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既然提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自然也要提到薛宝钗。前面说的薛宝钗从哲学上归类于墨派还是正确的。但是要说从诗歌上划分,当然不能说薛宝钗走的是浪漫主义的路子。也不能说是现实主义。薛宝钗,薛宝琴,说她们属于豪放派比较适合。至于曹雪芹是不是把豪放派看作娼妓,这里不必多说。但是还是要看到,薛宝钗历来反对女子做类似写诗这样的事情。所以把她归为那个手很美的杜甫的妻子也是比较适当的。

    另外,从文化角度分析,薛宝钗的形象多少与南海普驼山的观世音有几分相像。可以说,在金陵十二钗中,除了这个形象,其他的都不适当。

    以上是从思想文化这个角度上探索神谱的内容。但是前面已经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