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梦断红楼 > 灵光一现话红楼之明心见性篇

灵光一现话红楼之明心见性篇(1/2)

    必须排除这样一种倾向,按照这种倾向,似乎《红楼梦》乃是集“黑话”之大成,必须要到所谓“野史”里去找寻它的根源,必须要没完没了地索引、穿凿附会等等。

    这么做当然不会没有收获。既然大家公认,曹雪芹是个渊博的人,那么他看的“野史”恐怕要比现在的红学家要多得多。[42]把这些野史有机地融合到作品里去,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只是在这个方面限制住了视野,就难免以偏概全,对《红楼梦》的认识也就落于下乘了。

    所谓“脂砚斋”[43]这个人,据说是曹雪芹的续妻,或者是曹雪芹的亲属,如堂叔、堂弟等等。但是我认为,虽然已经得到了一些资料,但是分析这些资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就是说,如同《红楼梦》的续书一样,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关于曹雪芹的痕迹实在是太渺茫了。而本来情况似乎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确可以拿相同的作家来比较。以曹雪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说,关于这个人的记载是如此少,以至于是不是存在着这个人,一直有争论。

    如果不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我认为,这种情况的造成只能是人为的。或者进一步说,这是清统治者,是乾隆一手策划的结果。红学家似乎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仿佛《红楼梦》不是历史地产生的,不是处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历史联系之中的,而是从天而降,超越了具体的历史环境。

    如果现在重新考察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意识到,《红楼梦》的确是在异常险恶的文字狱的威胁下问世的。如果承认了这个现实,就不得不进一步问,面对《红楼梦》这样的作品,难道杀人如麻的清王朝居然也会像现在的某些笨蛋一样,深深沉浸在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中不能自拔吗?[44]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可以看到,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完全是个烟幕,其中包含的政治主题才是书中的主题!而如果满清居然没有采取一点措施,就反而显得特别不正常了。

    其实情况正是这样的不正常!就我所阅读的红学资料,偏偏没有专门涉及满清干涉《红楼梦》的记载!欲盖弥彰!这反而暴露出事情的真相。即使按照正常的理智来判断,也可以得到结论,清王朝不仅干涉了《红楼梦》的创作、发行这些事情,而且还非常谨慎地把蛛丝马迹掩盖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到现在总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唯一解释。

    有的人可能哈哈一笑:小兄弟,你能知道些什么?我老人家吃的饭多过你吃的盐——一本书,而且是仿照例如《金瓶梅》这样的色情小说写的半不拉唧的黄色读物,也用得着大惊小怪,兴师动众不成?当真是少见多怪!

    我说,如果没有其他意见,在取得大家的一致意见之后,我们首先让这位老前辈远离《红楼梦》,远离大观园。而原因不外只有一个,“我不吃很咸”……

    好,让我们请这位饭桶前辈离开之后,我继续谈一些我的想法。如上所述,当前红学集中注意力于史料的考证,而缺少分析。当然,胡说八道总是讨厌的,所以在那位前辈回来之前,我不妨继续谈。

    关于《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不必多说。我在前面谈到一些看法,前辈如果一定认为这是一部例如说性解放,排满,谈情的小说,也没有什么,既然是前辈,终归要有一些属于前辈的权利,例如胡说八道等等。

    问题的关键在于《红楼梦》在当时被统治阶级认为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悲剧在于八旗子弟尽管不学无术,但是自然妻妾成群,所以对那个地方,这个问题远不如前辈那样敏感。前辈感叹,那个地方,这个问题,又怎么能够丢得开、放的下,让人不想呢?只不过是不敢想而已。好可怜呐!

    八旗贵族就不存在这个方面的顾虑。所以他们马上看出《红楼梦》的背景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换个角度说,曹氏家族本来也是八旗。所以曹雪芹知道的事情,八旗子弟自然都清楚。[45]既然这样,曹雪芹的种种隐讳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难道我们以为当时是个民主法制的社会吗?难道皇帝要杀人还需要经过例如说我们的前辈老先生的特别批准吗?既然不是这样,清王朝却并没有对曹雪芹搞什么“文字狱”,这不是反而显得很奇怪吗?

    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说明清王朝对曹雪芹,对《红楼梦》采取了什么直接措施。这就是问题之关键,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不是出于其他的什么原因,没有直接对付曹雪芹,可能是《红楼梦》在当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造成了空前的影响。据说曹雪芹在当时就是知名度很高的名人。例如,曹雪芹曾经受到江南一富豪的礼遇,作为报答,画了一幅画,据说至今还流传下来,我认为,仔细鉴定、分析这幅画,对于了解《红楼梦》具有重大的意义。

    获得成功的《红楼梦》虽然没有受到八旗贵族的普遍欢迎,但是既成事实已经造成。当时的形势显然很微妙。一方面,满清建国,还处于前半时期。民族矛盾虽然已经不是很尖锐,但是仍然很敏感。汉人,特别是士大夫阶级,虽然对于满清的**统治无可奈何,但是芥蒂仍在。《红楼梦》恰好满足了这些人的这个方面的需要。例如在语言上,可以说,《红楼梦》就根本没有受到八旗语言的污染。曹雪芹始终坚持用运用正规的汉族语言、甚至是江南语言创作。至少在这个方面,《红楼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甚至拿它当作教科书。就是到现在,《红楼梦》仍然是汉语的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满清贵族的确面临着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看到,《红楼梦》至少在前八十回,还没有离开“正道”太远。我认为,这也是曹雪芹没有一次把《红楼梦》抄清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的作家,可能一时手头周转不开,先把作品前半部分交卷,然后继续炮制下面的。[46]但是要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赚钱,这就不好说了。

    显然,具有爆炸意义的后半部分,曹雪芹自然知道文字的分量。如果是这样,可能《红楼梦》远在流传之前就要被扼杀了。这样我们就没有《红楼梦》好看了。所以曹雪芹分两次完成这件事情。首先让大体说的过去的前半部分问世,当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之后,再出下半部分。这样一来,满请贵族最多只能要了他的命,却再也没有办法扼杀《红楼梦》了。

    前面已经说过,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他的生命是属于艺术的。既然曹雪芹已经打定主意要拿起笔来写,那么他自然就已经下定了决心,或者是生命与艺术一同灭亡,或者是牺牲生命以成全艺术。在这种情况下,何去何从,已经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我甚至认为,这是理解为什么《红楼梦》没有一次抄清的唯一合理原因。[47]

    艺术家的苦心没有白费,后人毕竟能够看到大半部分《红楼梦》。但是曹雪芹也没有完全获得其预期的目的。显然,统治者的神经是脆弱的。前八十回的确不够公开下文字狱,但是也已经让统治者心惊胆战地意识到后面的文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如何阻止下半部分的问世。这里还是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即《红楼梦》有没有写完。我毫不怀疑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有下:

    *我们已经看到前半部分的《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很难想象,如果作品没有大致竣工,作者会把前八十回加工到完美的程度。可以说,这是一个写作的常识,必然是首先大体竣工,然后才加工细节。当然有的档次比较低的作家就不是这样。例如现在很流行的,写一部分卖一部分就是这样。这样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套路货”。人们一般看了开头,自然就能猜到结果。但是《红楼梦》就不是这样。如果有人说,他对《红楼梦》的结局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那么毫无疑问,红学家就会把他归入“前辈”的范畴里去。另外还有的作品,例如散文,结构不是很紧密,不过是写一些作者一时的感想罢了。但是每个人都知道,《红楼梦》的确是曹雪芹精心计划的作品。要是说什么曹雪芹没有写完,就特别令人难以相信了。[48]

    *上文已经提及,处于当时的环境,曹雪芹应该知道他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就是基于对作品负责的考虑,曹雪芹也不会在下半部分还没有写好之前就让上半部分匆匆问世。这甚至是个常识的问题。我们已经在《红楼梦》中看到了,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深谙世道,而且思路绵密。大大咧咧地写一点就立刻拿去印,这恐怕是当代作家的特权,要说曹雪芹也是这样,恐怕难于服人。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曹雪芹甚至可以想到,即便他把写好的下半部分拿去印,恐怕也没有人敢印。这样,如何才能使作品渡过黑暗的政治现状,流传于后世而不至因时光的流逝而泯灭,这就成为作者当时考虑的主要问题了。这样一来,双方都有自己的考虑。一方是如何阻止作品的下半部分问世;而另一方则是如何欺骗对方,是作品万古流传下去,而不是争一日之短长。

    我们先从前者着眼。毕竟,前者几乎掌握了一切的力量,包括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说实话,《红楼梦》的伪装工作还是非常成功的。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进步青年认为这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就是明证。所以如果清政府真的大动干戈,反倒是不打自招,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另外,当清王朝注意到这个事情,《红楼梦》已经广泛传播开来了的时候。这就使满清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但是显然,突然袭击只能奏效一次。如果说满清对《红楼梦》采取无动于衷,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反而会显得特别奇怪。清政府当然会把曹雪芹监视起来。其次会唆使可靠的人接近曹雪芹,以利于掌握曹雪芹的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总之,由于《红楼梦》已经造成了影响,而在当时的政治情况下,又不便于对曹雪芹采取直接的行动。可以说,正是这样微妙的处境使得《红楼梦》得到一定的生存空间。而统治者最关心的不外还是作品下半部分的情况。[49]这样,派人做曹雪芹的“朋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有的时候,一个“朋友”要比刽子手知道得多。我认为,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谆氏兄弟就是这样的密探。我们现在知道,谆氏兄弟是破落的八旗子弟,这就具备了必要的条件。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历来红学家一致认为曹雪芹过的是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虽然穷一点,有时连粥也没有的喝。但是心情还是比较愉快的。这的确是个大误会。我认为前面我已经说的够明白的了,曹雪芹,至少在《红楼梦》正式发表之后,就已经生活在恐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必须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当时发生在曹雪芹周围的人和事。

    无条件地认为聚集在曹雪芹周围的都是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这显然是非常幼稚的想法。我认为上面的论述的确已经彻底地改变了读者的想当然的想法。这样,我就不得不说,谆氏兄弟是特别可疑的。虽然没有他们受雇清政府的切实可靠的证据,但是我要说,认为这两个家伙是密探,远为更加合情合理。其实这两个家伙的任务也不是特别重要,不过是掌握一下曹雪芹朋友往来这么一些外围的事情。换句话说,对付这两个笨蛋,例如曹雪芹这样的人物,的确是绰绰有余。至于这个家伙是先投靠政府,受命和曹雪芹结交;还是相反,和曹雪芹结交在前,后来又接受了特别任务,这倒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

    既然谆氏兄弟只能和曹雪芹做做诗酒朋友,那么也就不会满足统治者的全部需要。所以即使是就事论事,也可以说,给曹雪芹找个夫人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写到这里,或许即使是资深的红学专家也不会满意我的推论。红学家说,你看的推理小说实在太多了。你没有认识到,原来人间的阳光还是要胜过黑暗。你没有看到,《红楼梦》是一部多么高尚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许你用这些肮脏卑鄙的小人来打扰曹雪芹和他的夫人。

    的确,曹雪芹是一位相当伟大的艺术家。但是奇怪,这又和他的夫人、谆氏兄弟以及乾隆这些家伙有什么相干呢?难道红学家在痛哭流涕之余,也要给这些脏东西立牌坊,叩头礼拜吗?

    我不得不说,曹雪芹的这位续夫人的确不比《红楼梦》的续书更加来历清白。

    1.首先,这个女人的出现非常突然。据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曹雪芹在前夫人过世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没有续娶。但就是在其临终前大约三四年的时间,匆匆忙忙地从江南把这个女人带来。

    2.这样,为了还夫人清白之身,我们就不得不对其背景作一些调查了。但是非常遗憾,这个女人就像幽灵一样出现,又像幽灵一样消失。如果谁能够拿出关于这个女人更多的资料,那么,至少我将感到十分感激。且不要说众多资深的红学家了。

    3.这个女人终于跟随曹雪芹回到北方。这里又是一个大破绽。我们已经知道,曹雪芹当时穷得像老鼠一样,他的钱已经被皇帝抢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够把这个女人带回来呢?据说这个女人还是个妓女。这样的人,很明显,当然愿意为统治者提供各种性质的服务。即便这个女人不是个妓女,还是要问,为什么曹雪芹要不远千里把她带回来呢?这终归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当然,人们会说,曹雪芹是待罪之身,不能随便更换他的住所。既然这样,曹雪芹离开北京长达一年又如何解释呢?啊哈,是了,曹雪芹向当地行政部门请过假了。这就是说,这么多的事情都需要巧合。虽然说无巧不成书,但是这里不是在编造故事,而是在陈述历史。如果所有这些巧合都非常恰巧地吻合了,这还能只是简单地看作纯属巧合吗?难道在这背后就没有有目的的意志在起作用吗?

    4.我们还是要仔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曹雪芹要千里迢迢地把这个女人带回来呢?的确,乾隆,还有顺治,喜欢把江南有名的美女带到北京。但是要说曹雪芹也有这份闲情逸志就太说不过去了。据说直到现在,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就是说,这个女人是曹雪芹的“故人”。其实严格地说,当时的曹雪芹甚至未必会有心情破镜重圆,再找个当时的闺友作伴侣。我甚至想说,这种想法是多么荒唐可笑啊!特别是结合到我已经说过的曹雪芹当时的危险处境,他居然会明目张胆,不远千里地把那个闺友带来,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啊!这个故事充其量也就是乾隆皇帝拿来骗那些“多情种子”的。

    5.尽管如此,为了论证严密,我愿意退一步,同意这个女人是所谓“故人”。但是麻烦也就来了。这个女人根本就没有被人提到,特别是没有被曹雪芹的好朋友提到。倒是谆敏赶在曹雪芹刚到的时候,“恰巧”遇见了曹雪芹。据这个家伙说,当时他听到有人“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