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评书三国 > 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尸遁迹 宴长江横槊赋诗

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尸遁迹 宴长江横槊赋诗(2/2)

交代。有的人说他修道成仙了。说的是,在明末清初,即一千四百年之后,有一只航海船,被狂风吹到了一个荒岛上,在沙滩上搁浅了,无法把它拖下水去。除非碰上方向适当的大风大浪才能再将它卷入海中。日子一长,船上的粮食、淡水都吃光了,又不见有别的船从这儿经过,大家都感到绝望了,一船人都只能等待着死神的降临。船老板是一个虔诚的人,见大家濒临绝境,他就信步上了岸,想在岛上走走,看看有没有暂度饥荒的东西充腹,解一时之危急。没走步远,哎!突然看到前面山坳里炊烟袅袅。他想,有炊烟,必定有人居住。他便朝着炊烟的方向走去,在山套里遇一个人,一身道家装束,手执纸扇。船老板就把遇难经过讲述了一边,祈求搭救。此人笑笑回答,你只管放心回到船上去,扯起风帆。今晚三更时分,狂风暴雨大作,你们也不要惊慌,到明天天亮,保你们脱险。船老板感激万分,请教他的尊姓大名。此人纸扇轻摇回答说,我是徐庶。正巧这船老板极喜欢阅读《三国志通俗演义》。心想,我看了几十边《三国志通俗演义》,看到第四十八回,庞统献了连环计,徐庶也销声匿迹了。每看到这里,我总是要跌足叹息,深恨作者未能将徐庶此人的结局交代清楚,以致自己总是挂念在心,想不到今天在山上会有此奇遇,时隔一千四百年,你徐先生还健在人世,肯定己修炼成仙了。那好极了!今天我一则要求你搭救,二则还要请你把借尸遁迹后的下落讲一讲,我也好向别的读者作些解释。因此,他连忙双膝跪下,致谢道,徐先生,今日蒙你仙驾相助,我一定要好好补报先生。徐庶说,你不用报答的。我是神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如果你真心报答我,那未,你下次还要出海否?船老板说,当然要的。徐庶说。那就请你给我带一套新近刊印的金批《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实是毛纶、毛宗岗父子批点的──系在桅杆顶上,我自会设法来取的。船老板听说仙人也有求于己,忙磕了几个头,要想再问别的话,抬头一看,徐先生不知去向。他回到船上。把碰上徐庶一事告诉般上的人。大家听了将信将疑。但又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得照此而办、把风帆扯起。到三更时分,果然狂飙四起,大雨如注,水涨船高。到天明,风停雨歇,船只顺流而行。合船人个个欢欣鼓舞,庆幸遇着了神仙。船老板第二次出洋时,就遵嘱买好了一部《三国》,绑缚在桅杆顶上。船到洋面只见空中飞一只白鹤、把系书的的绳索啄断、衔了这部书往远处飞去。

    据说,因为徐庶知道后人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都作了评说,但不知他对自己的一生如何评价,特别是离开了曹操后的下落作何议论:所以要看它一眼--既然是仙人,当然是无所不知,那为什么他还需要看《三国演义》?这则故事,自然是无稽之谈、荒诞不经,但也说明了后世人对徐庶这个人物颇有好感。很为他的一生惋惜,《三国演义》中是没有交代他的结局,人们感到不满足,所以编出这一段离奇的故事,以寄托对他门崇敬和怀念。

    其实徐庶也同样是个人,他离开了曹营后,无非是隐迹深山、最后老死林泉。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回过头来再说臧霸。宣高至夜不见徐庶回营,便带兵四处寻找。结果在山套中发现了一具死尸。虽然而目不清,但从身上的打扮及纸扇、令箭等物来看。确定这死者就是徐庶,可惜他被狼咬死了。臧霸备了一口上好棺材,与他收尸盛殓。一也算这客商生前积德,死了之后还交了最后一步运,名为“挺脚运”,靠了徐庶这身服饰,得着一口上好棺材,否则陈尸荒郊,日曝雨淋,禽啄兽噬,身首难全。然后,臧霸率军回转皇城,连同这口棺材也伴柩回京,让曹操去处理后事。

    那时,曹操已从赤壁败归皇城。听说徐庶丧生狼口,丞相又是好笑,又是叹惜。笑的是,你专门给我上当,最后自己不得善终;叹则叹你刚刚回心转意为我出力,就一命呜呼、死于非命。既然不能与我共事,人死不可复生,那你老娘的坟墓我就不去动它了,反正逢时过节要用的香烛烟火总不会少的;这都是后论。未来先说、我一言表过。

    再说赤壁曹操。自从徐庶一走之后。手下就来禀报丞相,说按丞相钧旨,七十条战船钩连的小连环舟已经造就,请丞相前去观看。

    孟德到江边,进水营,登高了望。只见水营门外面七十条战船连在一起,棚上木板铺平,撒上江砂,望过去好似陆地那么一块。浪祷冲击上来,连环舟岿然不动。曹操想,这还仅仅是大连环舟的百分之一呢,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如果七千条艨艟巨舰连在一起,可想而知,其气势有多么宏伟了。那还了得!载着几十万军队顺流过江,就好象一座小岛向对江冲去,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丞相心中一阵高兴,便吩咐水军都督于禁、毛阶,在连环舟上准备酒肴,今晚要与众文武夜宴长江。

    同时命令手下人,除了三千条小船以外,七千艘战舰全部照这个样子连结起来,钩成大连环舟。连环完工之日,便是踏平三江之时,所以要越快越好。丞相发完命令,回转陆营。再命手下人晓谕全体文武,今晚同上连环舟宴饮,文官都要穿戴新的袍帽,武将必须披挂新的战袍。

    到起更时分,曹操带领所有文武出陆营,到江边,上船,划出水营门,登上连环舟。

    连环舟上早巳摆许多桌酒肴,文左武右,按等级次序入席。中间一条是丞相和杨修、贾诩、程昱、满宠及蒋干。蒋子翼虽则官卑职小,远不能同这四位文人平起平坐,但在这段时间里,曹操以为他劳苦功高;非旁人可比,今日能在连环舟上聚宴,与他第二次过江的功劳是分不开的,所以丞相刮目相看,格外开恩让他同自己坐在一桌上。每张桌子周围,都接着四盏纱灯。连环舟的四周又点满了标灯,照的满船透明。其实,今晚不点灯,也照样看得清楚。因为,今天正好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一月十五,玉盘当顶。灯映月,月映灯,分外辉煌壮丽;今宵风平浪静,水软波轻,天光一色,碧烟万顷。仰首见瑞光皎洁,平视则灯烛柔和,低头处,只见水中灯月富贵,交相辉映。真所谓“长烟一空,晧月千里。浮光辉金,静影沉壁。”徐徐微风吹起阵阵涟漪,江心玉魄无数,水中彩灯难算,顷刻间,化作万道金蛇狂舞,千条银龙齐颠,蔚为壮观。

    曹操今晚象小孩子过年似的欣喜若狂,一是景色迷人。在长江之中宴饮确是别有风味,尤其是在连环舟上,更是妙不胜言。好象现代的屋顶夜花园开设在长江里。你看,何等有趣。二是丞相踌躇满志。他想,我一十八岁身举孝廉,二十四岁山东起兵。三十年来南征北伐,东荡西杀,扫黄巾,战虎牢,诛董卓,勤王保架,定都许昌;擒吕布,剿袁绍,灭袁术;刘表、张绣也已亡命;深入塞北,直捣辽东;大半壁江山全成我曹家天下。如今孤穷刘备奄奄一息,江东六郡指日可破。只要打平江东,刘备随之而亡。正如徐庶过去所讲,东吴亡,等于大树倒,刘备就失去了依靠和庇荫。从此天下可算基本平定了。所以曹操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共喜洋洋者矣”。有人称,今宵的曹操为一世之英雄。丞相望着这些身着华冠丽服的文武,却似花团锦簇一般,大畅胸怀,举起酒杯:“列公请了!”

    “丞相请那!”

    “我等今宵畅饮长江,全仗凤雏先生之功!”要是没有连环舟,我根本不会有这么好的兴致,或许早已退兵回去了。即使有兴。再大的船舱里也摆不下这许多筵席。现在大家在这七十条战舰的船棚上,饮酒观光多么开阔、舒畅!

    众文武齐声和道“是啊!”

    曹操连饮数杯,酒兴浓浓。望到对江,但见半天红光,丞相一手撩须,一手指着三江口、自言自语道:“周郎小子,尔欲依仗长江天险,阻挡老夫百万大军。今有庞士元献得连环计,老夫飞越天险,踏平三江,拿尔周郎,易如反掌尔!”

    他想,待等七千条战船的连环舟全部造好,黄盖的伤势大概也可痊愈了,他就将带了他的学生甘宁──起率众来降;估计庞统也可以从水镜庄上回来了。届时,我要在大连环舟举行一次更为盛大的宴会,庆祝连环舟完工,迎接庞统、黄盖、甘宁的到来。喝完这顿酒,第二天祭旗开兵,杀过长江……

    曹操又回过头来对聚铁山方向看看,扬声大笑,叫一声:“列公!”

    “丞相!”

    “尔等观看,聚铁山乃是老夫屯粮之地,可称兵精粮足矣。三马造反,有元直前去戡平,不在话下。”意思是:前线有连环,后方有徐庶,无往而不胜!

    “是啊!”“待等荡平江东,剿灭刘备,天下安靖,老夫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全托丞相洪福啊!”

    曹操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得意,多喝了几杯酒,兴奋过度,得意忘形,说话没有控制了。对着大家:“列公!老夫有一句说话,常要告知尔等,只是无有机缘。”

    与曹操同桌的蒋干连忙凑趣道:“那么丞相,今日之机怎样?”

    “今日正是大好时机,”

    “请问丞相,有何紧要说话?”

    “江东有个乔玄,乃是老夫二十年前之故交:他当时曾对老夫言道,曹操啊曹操,你有出将入相之份。老夫未敢信得时至今日,方如此话言之不谬矣。”

    这倒是事实。二十多年前的曹操,哪里想得到自己会有这样高的地位。当时乔玄与曹操同在朝堂为官,两人十分投契。乔玄同曹操讲,按照你的才干,完全可以一品当朝。当时孟德还以为他见自己声势喧赫,故意言过其实,趋炎附势。

    而今看来,乔玄确实有眼光,识人头。到后来,乔玄与曹操割席断交,到江东相助孙坚,并结成亲家,故而大家称他为乔国老,蒋干听完曹操这番话,便问丞相,你所指的紧要说话是否就是这两句?

    曹操答曰:“非也:老夫早知乔玄膝下无儿。所生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皆是国色天香,绝代佳人,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

    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字来形容二乔的美姿,并不过份。否则,孙家君臣怎会各得其一作为妻房。谁知曹操对她们,早已蓄有邪念。

    “老夫久有此心,踏平江东、取得二乔返回皇城,置之铜雀,以乐晚年;虽死无憾矣!”

    说到这里,看官使会回想起孔明初到三江,智激周郎那一节了。虽然孔明当时背诵铜雀台赋激怒周瑜是用计,但不完全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诸岛亮从曹操建造铜雀台这一点上就预见到了曹操有一统天下、称孤道寡的野心。今天曹孟德夜宴长江,酒后露真言,使诸葛亮那番假话成了事实;因此后来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中也有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证实了曹操当时的野心。

    曹操向来善于用人,在他手下为宫的文武,很少有爱色贪花之辈,听到丞相猛然间谈起美女,大家附和不下去了。本来曹操每讲一句,大家总是应道:“是啊!”现在反应全无。孟德觉得不对,定了一定神,把自己方才讲的话再想了一想,意识到自已说漏了嘴。心想,这是心里话,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公开宣布呢?

    丞相很后悔。因此连忙把话扯开:“列公,如此饮酒,无以为乐,待老夫来舞槊作歌,席上生风。”

    大家明白,今日丞相高兴,多喝了几杯酒。本则要助酒兴的话,只消吩咐上的大将或舞剑手来舞一路刽,耍一路刀,或者找几个文官吟诗答对、行行酒令,何必要你丞相亲自舞槊作歌!

    其实,曹操今天舞槊作歌有其用意的。你想,我当年手提金槊从山东出兵,二十年来纵横天下,所问无敌。今天再次拿起这条槊来,就可以马上踏平江东,一统天下了。他把舞槊作为自己命运转折点的象征。

    曹操身举武孝廉、文武双全。过去人们都称他为孟德将军,也知道他惯使一条金槊;许多文武都从未见过丞相动过家伙、练过武艺。那班投降不久的荆襄文武更觉好奇,再则,曹操毕竟是丞相,他的兴致这么高,大家自然只好顺从他:“丞相请哪!”

    曹操一面吩咐手下去把金槊取来,一面从座上起身,离开席面。再把头上的相貂摘下来,放在桌上,将袍袖卷一卷,胡须挽一个结──有人评论曹操这种模样说,赤壁还未起火。曹操今天已经预先显露出了一副败相了。

    曹操此时已有几分醉意,另一桌上也有一份仁兄喝得有点糊涂。此人姓刘名馥,表字元颖。原是扬州刺史。由于治理地方颇有政绩,所以曹操把他调到自己身边来当谋士。此公乃是老好人,就是书呆子脾气太重,板板六十四的。自从庞统献了连环汁之后,曹操手下相当一部分文武对此是不以为然的。刘馥便是其中之一。只是因为丞相有过“以军法问斩”之命,谁人敢言连环不好,所以没有人敢讲。方才曹操说,“我等今宵畅饮长江,全仗凤雏先生之功”,刘馥听了已经有反感了。现在喝得酒醉醺醺,牢骚更盛,神志也不大清楚了。由于对连环舟有看法,又见曹操今日乘着酒兴,忘乎所以,愈加不满,连连叹气接头:身为丞相、统帅,露着脑袋,胡须打了结,弄得相不相,将不将,一副狼狈模样,在席间舞槊作歌,成何体统,所以刘馥看都不愿多看,自顾自吃闷酒。

    手下人去不多时,已从陆营上取了金槊,很快地回到了连环舟上,来到丞相面前。

    曹操用的这条槊,与赵子龙在长板被中夺取的三柄金顶罩阳槊不同,它与长枪差不多,只是没有留情结,分量不过二十来斤。

    手下人把槊呈上:“丞相,宝槊来了!”

    孟德一把握住槊杆,执在手中。

    “好哇!”

    连环舟上一片喝彩之声。因为丞相身价高,每一个动作都有人捧场。就好象在戏院里,红极一时的名角儿还未亮相,观众已经叫好,满堂掌声了。

    曹操毕竟只有五十四岁,精力尚好,提着金槊健步来到连环舟中央。站好步位,将槊徐徐播动,速度渐渐加快,动作越舞猛。两旁彩声不绝,掌声如雷。其实舞得并不怎么样,曹操的武艺原来平常,加上多年不练,力不从心,又是喝了酒,更加打折扣了。但是按他这种身价、这样的年龄而论,能舞得这样,也算不容易的事了,大家总要在旁助助兴,捧捧场的。

    金槊舞到一半,曹操觉得腹中不适,头有点晕,知道是酒喝多了。心想,如果呕吐出来,那太难堪了。他连忙将槊收住,脚步站定,金槊在右手一执、平一平气、定一定神,准备作歌。

    众文武想,这种槊舞出来是没哈好看,这歌倒要好好欣赏欣赏。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文学家。刘备、孙权在这一点上根本无法同他相比,他与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是所谓“建安风骨”、“魏晋风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父子三人都是大文学家,在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曹操心想,现在是席间即兴,要有宴饮的特色。他略加思索便开口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哇!”

    一般文武以为,丞相这两句歌的意思是说,喝喝美酒。唱唱歌曲,这样的日子,一生中能有几回?其实,曹操的意思并不在于此。别说是当朝丞相,即使一个小小县今也完全可以天天饮酒听歌,寻欢作乐。但是,我曹操的一生却是一年忙到头,一天忙到夜,宵衣旰食,从无闲暇,象今天这样的喝酒唱歌,数十年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反过来讲,能象我曹操这样统领百万雄师,会集天下英雄,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治理天下的,历古以来能有几人?

    曹操接着唱道:“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两旁文武又齐声叫好从字面上来解释,曹操是说,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马上就干了。但曹操并不是象那种颓废诗人似的,认为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他是说,我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大半辈子已攸忽而过、剩下的时间不是很多了,团此要抓紧时间,在有生之年,完成一统天下之大业。也可以说是告戒所有的人,不要虚度年纪要珍惜光阴,有所建树。听了这两句话,对前两句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曹丞相又唱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杜康本是周代人,因其善酿美酒,故而后来就把“杜康”二字作为酒的代名词了。传说,杜康造的酒,味醇而力强,当时酒量最好的刘伶,喝了之后竟一醉七日,妻子以为他死了,放于棺枋内;正好杜康去讨账。

    他妻子说,已死了七天,你的酒害死了人还来要账?杜康说,不可能!正在此时,见刘伶伸了一个懒腰。妻子见丈夫没有死急忙扑了过去;谁知道刘伶又打了一个呵久,一股酒味直冲他妻子,当时他妻子又醉了过去。等她醒来又是三天。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但直到现在,有的酿酒厂还生产一种杜康酒呢。

    曹操的忧思,就是何时能够一统天下。用什么来解此忧愁呢?只有杜康。

    众文武又是一片彩声。

    曹操继续作歌,唱一句,四周喝一声彩。其实有些人根本没有听懂,完全是在瞎和调。丞相又连唱了二十四句。突然,听得头顶之上“哇,哇”几声呜叫。

    抬头一看,只见飞过数只乌鸦。便问文武:“列公?为何乌鹊惊飞,哇哇乱叫?”

    有人回答说,因为乌鸦终年栖息在树桠枝上,今夜月明如昼,乌鸦以为天明了,所以纷纷飞起,哇哇乱叫。

    曹操想,作歌要有新意,须用比兴,何不借眼前之景,抒我胸中之情?便唱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好哇!”众文武依然喝彩如故。

    彩声刚落,忽然有人喊到:“不好啊,不好!”

    大家听得这一声倒彩,都为之一震,心想,谁这么大胆,敢喝倒彩?

    曹操唱得兴致勃勃,哪里容得这样的扫兴之声,便正色问道:“哪个说不好?”

    众文武循着声音望过去,原来是刘馥。见他已经喝得烂醉。大家想,这家伙闯下了大祸了。

    刘馥此时喝得糊里糊涂,毫不畏惧。听到丞相在问,他便姑起身来,脚步踉跄,摇摇晃晃地朝着曹操的面前走过去,把手一拱道:“丞相,下官看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分明预兆连环攀搭之后,离大败之日不远矣;再说那乌鸦乃是不祥之物,丞相兵下江南,怎能比作‘乌鹊南飞’?还说‘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岂非是暗示,此番大败得将无立足之地?所以,此歌词乃是大大的不吉不利耶!”

    曹操想,你完全是在胡诌:简直牛头不对马嘴。看来是因为你对连环舟有成见,才会这样去曲解。而我的意思是,一、因为连年争战,世乱惶惶,生灵涂炭,地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好象乌雀受了惊吓从窝里飞出来,没有地方可以栖身、营巢。也就是希望早日天下一统,国泰民安;二、连环舟杀过长江,打得周瑜向南溃逃,立足不定;三、江东这棵大树一倒,刘备这只乌鸦便无枝可依,不是很好的歌词吗?你怎么会全部倒过来解释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曹操岂能容他这样放肆,故而面孔-板,厉声斥道:“叱!大胆匹夫,竟敢恣意曲解老夫之歌,口出于军不利之言,该当何罪!”

    刘馥被曹操这么一训,酒也吓醒了一半,神志开始清醒了起来,知道自己得罪了丞相,连忙赔罪道:“下官该死!”说着一躬到底。

    曹操了解他的为人和脾气,又见他饮酒过量。心想,既然他已认了错,我也不必和他认真,让他自己去省悟吧。便道:“下回不可,退下了!”

    曹操嘴上说着退下了,手中的金槊向刘馥当头一搠。这真是:愤懑皆因心上起,祸殃本是口中生。

    不知刘大夫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