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十章(1)(1/2)

    挺经 第十章(1)

    观人行事而非虚声言论

    曾国藩说:“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与言论。”

    ● 解读

    原文意思是,应当以提高自己的明识为先,访察别人的言论在后。

    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刘劭曾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皆流,则亦能兼达众才。”作为“伯乐”,用人者必须能够善于观察人、识别人,炼就识人察人的“火眼金眼”,准确地识别“劣马”和“千里马”。

    曾国藩善于识别人才,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学问和阅历上的。比如说他讲的“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这些讲的都是一种修养,一种性格,一种处事态度。

    曾国藩高度重视人才的考察,提倡选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者”,而他筛选人才的标准,又是以德、识、才、学为序的。

    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相貌、言语、举止、行为……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用。此外,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才。当年,年轻气盛的李鸿章就在曾国藩的考验下碰过好几次钉子。

    “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是曾国藩考察部属的一大诀窍。有一次,刘铭传率军追击捻军,在途中与刚打了一个大胜仗的鲍超相遇。曾国藩知道后便问刘铭传:“鲍春霆穿黄马褂了吗?讲自己的战功了吗?”刘铭传回答,鲍超没有穿黄马褂,也没有夸耀他的战功。刘铭传又说:“我有幸与春霆见了一面,他唯恐自己待人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