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四章(3)(2/2)

亲侍羹汤,分他人之劳。

    ● 解读

    曾国藩说:我仔细思考古人修身的要义,其成效尤其显著的有四项,第一项就是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

    “慎独”出自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即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道德,矢志不移地追求理想。说到底就是“慎心”,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大多数人可以“慎众”,在众人前中规中矩,一丝不苟,但“慎独”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品行。

    儒家讲究“慎独”。自我修养之道,最难莫过于养心。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善去恶,这是自欺。是否欺骗了自己,别人并不知道,只有自己清楚。一个人如果没有可以愧疚的事情,那么就会心情泰然,这样的心情才能保持经常的快乐和平和,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曾国藩一生推崇理学,他对慎独是身体力行的。他认为只有做到慎独,才能一如既往地以儒家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才能求得心灵的安静宁谧和修养的浸润升华。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曾国藩日常修身注重“诚、敬、静、谨、恒”五个字。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以促使自己时刻反省、检讨,特别是监督自己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的作为。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即便在军事生涯中,他仍然每天“三省吾身”。

    曾国藩在临死前两年,对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提出了全面的修身养性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就会心安。自修之道,最难的就是养心。他还说,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可以泰然处之,可以快乐、满足、欣慰、平静。慎独就是真诚,真诚就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