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四章(3)(1/2)

    挺经 第四章(3)

    ● 解读

    曾国藩认为,在治家之中,不能因为升官了,就说他是孝顺的贤良的;没有能进入仕途,不能光耀门庭的就说他不孝。一个人的贤良与否,要看他的品德行为,而不是看他能否带来什么功利的利益。一个人升官、发财、成名,外表活得很荣耀,并不能说是尽孝。

    唐天宝时期,李林甫把持政权,排除异己,使宰相之间失去了制约。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合意旨。他为人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他对朝臣说:“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作为仪仗的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胁,从此谏诤路绝。

    卢怀慎,玄宗时升为宰相。为官清廉谨慎、节俭朴素,从不经营家产。他自认才能不如另一位宰相姚崇,凡事避让,所以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有一次,姚崇因儿子的丧事,请假十几天,以致公务堆积如山。卢怀慎不敢裁决,惶恐不安,进宫向唐玄宗报告,唐玄宗说:“我把天下事交给姚崇,把你安置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后人因此称他为“伴食宰相”,意思是他只不过是一具饭桶,除了陪别人吃饭之外,没有别的用处。

    历史上,李林甫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奸臣,但把卢怀慎这样廉洁的官员和李林甫划到一个行列,认为他也不“贤肖”,这很让人费解。其实,曾国藩自有他的判断标准。李林甫、卢怀慎之流的不贤肖,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想得到的位置,而是因为他们在已经得到的位置上,没有履行职责。曾国藩认为,“贤肖”的官员一定在其位谋其政,或者说,在其位谋其政的官员一定“贤肖”,否则,便有负皇恩俸禄、愧对父母教诲,就是不“贤肖”。

    曾国藩在外做了大官给父母祖宗争了光,并经常慰问家中的老人,给家中寄钱、寄药等,按说应该可以以孝子自居了。但他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仍然非常惭愧在其祖父病重的日子里自己不能在老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