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七章 冲货、砸价治理(30)(1/2)

    第七章 冲货、砸价治理(30)

    一个人首先要有企图心,志存高远,以研究学术的心态去做工作,他的生活就会单纯,能“钻”得进去。

    其次还要够专心,频繁换行业对年轻人来讲损失太大。专心是一种生产力,佛教讲的禅定,道教的吐纳,基督教的祈祷,都是在修炼收心、摄心、专心、不分心,心念集中定于一境不受外境动摇的功夫。没有聚精哪里来的会神?营销人专心聚焦在一个行业,花很多时间、精力、心思,持续在一件事情上努力、心无旁骛,看书就看这个领域的书,听课就听这个领域的课,干活就这个领域的活,没事就琢磨这个领域的学问,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一个持续正向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过程。很快这个人就会从生手到熟手,然后到高手,成为这件事情的主宰。拥有更多话语权,工作上得心应手创造收入,时间上也还能游刃有余,然后就有资格去消费时间。

    时间是二律悖反,一个坐标是生产资料用来为了生存而工作,一个坐标是消费品用来享受生活。在生产资料这一边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效率,那边作为消费品的时间和生活就会被压榨掉,一直为生存忙碌,受口腹之累。

    半路出家,进入新行业新领域成功的人的确有,但是太少,不是人人能企及的生活。我见过更多的是换行业把自己换完蛋的人。今天卖饮料,明天做建材,中间辞职创业又没耐力很快夭折,又回来打工去卖房子,干不下去又去卖保险……每换一次行业,前面积累的经验、资历和人脉都打对折甚至重新归零。三晃两晃,就老了。那时候世界会抛弃你,回头看几十年竹篮打水的奋斗历程,好像一阵冷风吹过。

    人生苦短,作营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要趁早,一刻别放松,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一旦成为职场上的剩男剩女,恐怕你晚景凄凉。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营销是一个非常残酷而且歧视老人的行业,看看招聘广告就知道,营销人如果到了35岁还冲不到老总级(至少是经理级),以后在这一行里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艰难——42岁了还要去应聘业务主管,谁肯要你?除非你去那种“中外合资麻花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的芝麻绿豆小公司。

    我在离开康师傅的时候,行销协理黄行毅先生讲过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人生都会成长,过程在自己”。多年以来这句话印在脑海中,掺杂着一种恐惧,不肯散去。我在课堂里讲这句话,学员也大多都深受触动,引起共鸣。

    大学毕业5年以后,再开同学会,你会发现当年一条板凳上的战友现在分“阶级”了。我同学里走仕途的有做到市政府的秘书长,打工的有人是500强企业的营销总监,创业的有人已经小有成就成了企业家开始搞慈善,捧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