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模仿中重建新规则(2/2)

国的信息社会化程度、电子支付的手段和观念、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等等,都无法与美国、与亚马逊所处的商业环境相比。因此,创造性地模仿,成为最终模仿战略中关键的也是必需的环节。

    比较之下,当当更在意的是“成功”而不是“复制”。俞渝在实施模仿战略时的心得,即是“要以开阔的心态和眼界去模仿,并且在模仿中重新建立适合企业本地化生存的新规则”。

    根据俞渝的总结,当当在模仿亚马逊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的现实商业环境,进行了四点基于模仿的创新:

    一、配送环节的创新。由于中国没有UPS、Fedex这样覆盖美国乃至全球的物流企业,当当只好是航空、铁路、城际快递、当地快递公司一齐上。虽然这种方式在管理和协调的难度上都增加了,但是却解决了最短时间内送货上门的问题。

    二、服务的创新。中国消费者没有像美国那样经过一个邮购的商业模式,对他们来说,网上购物就像是“隔山买牛”。让他们最大程度的放心,不仅需要政策、制度的保证,同时也需要多种服务手段的提供。当当摒弃了美国网上购物与顾客沟通模式的单一化,而是用电话、email、QQ、BBS等多种手段,消除中国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陌生感,降低尝试风险的门槛。

    三、交货速度的创新。在亚马逊网上购物后,通常在7个工作日后才能交货,而当当经过研究比较发现,亚洲特别是中国消费者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于是当当在交货速度上,力求快速。北京的消费者网上购买通常第二天即可送达,而上海、广州、南京等一些较大城市一般在3天到5天内可以收到。

    四、收款模式的创新。中国是现金交易大国,网上信用卡支付还不普及,因此必须货到付款,并且最终由递送员将款项发送给公司,再汇至当当的账户上,这也是适应现实的良性运转模式。

    向标杆企业学习的范例

    “模仿”的核心是倡导学习精神,模仿的大忌是“照搬”,然而重新建立新规则对管理者能力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如何将模仿的战略与创新的精神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让每一个员工认同,需要CEO的推动。

    “推动模仿战略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强调企业的学习精神。”《纽约时报》曾报道,俞渝要求当当每个员工都要阅读《电子商务之父——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这本书。并且鼓励员工从亚马逊网站上订购物品,获得体验并吸取经验。

    在俞渝看来,“一个人是有惯性的,一个企业也是。而且企业的惯性所引发的惰性往往更大。一方面当当时刻关注标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当也用不断的流程再造来打破惯性”。

    以开阔的视野和理智的心态来模仿,是对CEO领导力的考验。俞渝认为,标杆企业的价值的确有很多,但是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本身也是“趟路者”,盲目地模仿只会将其失败的一面重蹈覆辙。比如当初亚马逊财大气粗之时,在全国狂建了8个35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比如亚马逊为提高技术门槛收购一些技术公司,这些举措当当都没有模仿。因为俞渝认为:“做这些对提高核心业务价值不大。”

    用理智的甚至批判性的心态来看待对标杆企业的模仿战略,必要之时,市场的后来者甚至可能甩开标杆企业带来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