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从“职业忠诚”到“情感忠诚”(1/2)

    一个企业更希望员工的忠诚表现为一种感情上的承诺,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的认同,以及自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心理。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忠诚的关注,我们深刻地发现,企业所渴求的“情感忠诚”并不容易出现。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员工更多地把自己的忠诚奉献给了自己的职业,而不是特定的企业。

    何谓情感忠诚

    也许你遇到过这种情况,你的一个很得力的下属最近想辞职,原因很简单,一个新的发展机会来到他的面前,那里有更高的薪水,那里有更诱人的工作环境,那里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也许你在想,这么优秀的人才离你而去,为他人所用,真是太可惜了。

    但是你从来都没想过,为什么他会离你而去吗?难道他不忠诚的原因仅仅是他所强调的那几点吗?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未必尽然。一个员工的忠诚与不忠诚,不仅仅表现在对待自己的职业上,还表现在对待企业的情感上。

    员工忠诚度,也被称为员工承诺或组织承诺,它主要探讨的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拿大学者梅耶尔·艾伦将忠诚定义为“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隐含了员工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该组织的决定”,并将其扩展为三个层次:

    1. 情感忠诚。是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员工对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而非物质利益。

    2. 继续忠诚。是指员工对离开组织所带来的损失的认知,员工为了不失去多年投入所换来的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内。

    3. 规范忠诚。反映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产生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忠诚。

    根据梅耶尔·艾伦的定义,继续忠诚和规范忠诚均为被动型忠诚,属于外在条件影响的结果,一旦客观作用因素消失,忠诚将不复存在。企业员工被动忠诚就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磨洋工、搭便车,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

    而情感忠诚的主要表现是,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交换法则上,同时也表现在社会交换法则、情感交换法则上,即对企业的感情上,员工是否能够做到忠诚?情感忠诚恰恰才是一个员工是否会继续留在企业中的重要标志。换言之,情感忠诚才是许多企业最应该培养和期望获得的,那些激发员工安心于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因素才是最有意义的,这也是企业最应该关注并采取措施改进的方面。一直以来,情感忠诚就比其他两项忠诚更多地获得研究者的关注。

    影响情感忠诚的因素

    综合国内外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下三个层面在不同程度上对员工忠诚度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个人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