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借口的表现形式及其解释(2/2)

以称之为借口。但如果这只是一个在某一时段内的具体工作中,不以赶超对手为目标,而是以加强自身实力为目标的“借口”,我们则完全可以称之为理由。没有谁不想打倒对手,使自己占有更高的地位,获得更多的喝彩,但是,要量力而行,特别是要做到稳、准、狠。如果不顾自身实力,贸然挑战,以鸡蛋去撞石头,只会使自身元气受损,甚至丧失最终超过对手的潜力。

    对于一个弱者来讲,更重要的,也许恰恰不是整天想着如何超过对手,而是在落后“一大截”的状况下,努力从自身找原因,改善自我,包括改善不正确的管理方法。

    上述五条所谓的“借口”的提出,更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信奉的是老板绝对地位理论,这种理论重工作,重企业利益,而轻视个人权益,个人差异,无视员工利益。这样的管理思维,至少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企业中,是不可能创造辉煌业绩的。

    给员工一个解释的机会吧

    《没有任何借口》的作者谴责和嘲笑了失败者的“借口”:“考试不及格会有出题太偏、题量太大的借口,做生意赔了本有借口,工作、学习落后也有借口。”仿佛给失败找借口(更准确而言应称为理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受到挫折的人自我寻找理由或借口,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疗伤,能够有效地避免一蹶不振,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最脆弱的时期。而并不意味着,这些自我疗伤的手段,就会使他们丧失未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但是,我在这里提出的解释显然又会被信奉“没有任何借口”的人视为“借口”。因为,这些人从一开始就不关心员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有一个:企业效率。没有效率,就不能找任何借口。

    试想,这样的思维如何能让员工诚心实意地为公司效力呢?进一步讲,如果能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法,或许效果就大为不同。

    清晨,你正在为今天即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做准备,突然接到某一位下属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解释说,一位从外地来的亲戚刚刚到火车站,需要请半天假去接站。这个时候,如果你语气平和地跟他说:不要紧,你自管去吧,下午也没什么事情,你就带着你的亲戚出去逛一逛,明天准时上班也不迟,会议内容我会让其他人帮你记录。

    此时,员工听到这么亲和、真诚的回答,不仅不会在挂上电话之后心生任何怨言,反而会为了这事儿耽误工作而产生愧疚的感觉,并对老板温和、坦诚的回答心存感激。

    如此简单的道理,相信大多数领导者都是懂得的,只不过某些领导者认为员工拿着自己的工资,就应该分分秒秒、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奉献到工作中去,任何阻碍工作的事情都是无理的!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奉行者们自私、惟利是图的一面。

    其实,给员工一个解释的机会又何妨呢?

    当你发现员工的解释不是借口,而是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展现自己人性的一面,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快乐而不是压抑?而这一点,正是“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者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