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借口的表现形式及其解释(1/2)

    《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的序言中,将借口的表现形式归为下列五种。我们不妨重温一遍:

    1. 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

    2. 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力做。

    3. 我们以前从没有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4. 我从没有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5. 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都超出我们一大截。

    在我看来,这五种所谓的“借口”其实都可以是非常合理的解释,甚至于,都可以是一个负责任的、忠诚的、敬业的员工提出来反对老板决定,对企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先看第一条。现代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便是,要让员工了解一个管理决定做出的前因后果,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对企业和他们个人有利的选择,从而让他们在内心真正接受。只有这样,才会具有强大的动力和工作热情,任务也才能得以出色地完成。如果一个重要决定的做出,没有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没有与他们事先交流,便让其去“忠实“地执行,即使其努力地做了,也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更何况,决策者对事态可能并不完全了解,执行者所看到的,也许恰恰是决策者所没有看到的,如果二者间的差异很大,决策的执行不可能不大打折扣。

    再看第二条。如果一个员工“这几个星期”确实“很忙”,他提出“尽力做”不是已经算得上一种认真负责的举动吗?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关心员工,而不只是一味地强调企业的产出效率。如果不关心创造利益的个人,也就不可能有企业效率。一味地给员工加派工作任务,毫不关心他们是否已经超负荷运行,这完全是奴隶主的用人风格。

    第三条。“以前没有做过”,“这不是我们习惯的做事方式”,确实不应该成为拒绝执行一项决策的理由,因为变革本身就是企业增强活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确实可以成为暂缓执行决策,或放慢执行过程,甚至拖延完成任务的一个很好的理由。没有做过,不是我们习惯的工作方式,就更加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准备,加倍地小心,甚至放慢速度,避免因为激进而犯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四条。现代企业都是分工更细的企业,特别是对于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员工的分工必然更加细致和明确,承担某项工作之前的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让一个没有受过某方面培训的员工去贸然从事某些陌生的工作,完全不是现代企业应该实施的管理方法。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这个员工就有理由一口回绝这项任务,而是说,他有理由要求老板在下达这项任务的同时,给予他一些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作者也引用到詹姆斯·罗迪逊关于“责任”的界定:“责任必须限定在责任承担者的能力范围之内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须与这种能力的有效运用程度相关。”这无疑是自相矛盾和自打耳光。

    最后来看第五条,“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都超出我们一大截。”如果这是一个不努力去赶超对手的理由,我们当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