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短命: 一个两岁公司衰亡的细节与分析 > 驴效斑马如法炮制,猴开除驴两败俱伤(8)

驴效斑马如法炮制,猴开除驴两败俱伤(8)(2/2)

通,倾听多元的声音,采纳各方意见?这在管理学上是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流派坚持不同的观点,不停地争论,永无休止。作为领导者,决策的时候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会让下属觉得自己的领导窝囊,失去信心。领导者一味坚持自己的决策,没有民主,似乎又容易失掉民心。

    管理者如何把握一个度?什么情况下需要专断?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区分三个概念:主见、成见与**。

    在我看来,对于领导者,不能用个人决策作为专断的衡量标准。在领导者有自己远见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意见作出决断,这不叫专断,这样的管理不是**,这样的领导应该叫做有主见。主见与**的区别在于,知道自己是对的所以坚持,这是主见;明知自己是错的还要坚持,这是**。**是不讲道理的,主见也是不讲道理的,但二者背后有不同的逻辑。**者的逻辑是,因为你们是下属,所以要听我的。这显然很荒谬。而主见者的逻辑是,因为我是对的,所以要听我的。管理者要避免成见,避免**,但要有主见。

    那为什么要减少与下属的沟通呢?过多的交流会产生什么后果?

    心理学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名词称呼它,我暂时叫它"明星效应"。大概意思是,公众心目中的明星形象与明星本人是有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公众会在自己心中塑造一个明星应该是的样子,而不是明星原本的样子。比如提到**,大家立即会想到一个伟人形象,这个"伟人"其实不是真实的**,我们把他美化为一个伟人形象了。颠覆这一形象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跟**真人接触,通过接触,"伟人"形象得到不断修改,逐渐恢复真人面目。

    有些情况下,保留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必要的,比如领导。通过保持距离,你才能在下属心目中保持"领导者"这一形象。过多的接触会使这一形象丧失。猴子是个失败的典型例子,他在下属心目中早已没有了"领导者"这一独立形象。所以在他有自己的主见,决定用不用稿,需要他做决断时,别人会拍桌子翻脸。

    听取别人意见有利于自己作决策,但"领导者"不应该过多参与具体的讨论。任何一个决策,永远是两面性的,争论不可避免。作决策时,如果你在下属心目中还是个"领导者",那他只能听从,尽管心里可能不大愉快。但他是愿意接受的,因为领导有权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他每一次都会抱有一个期望,期望选中自己的方案,但这毕竟不可能。期望永远可以有,这次选了对手的方案,下一次侥幸的话就是自己。如果你在他心目中不再是领导者,那你不过是个普通的同事,我凭什么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