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七章 个人发展方案(2)(2/2)

“管理人员是你们的启蒙老师。”企业希望管理阶层能为公司培养出优秀的员工,这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这听起来很诚恳,其实却很幼稚。公司的管理阶层对员工的自我完善没有丝毫作用。员工进步太快,就会对主管产生威胁。实力大增的员工会加剧底层的权力竞争,进而影响上层的竞争程度。如果员工在培训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会有什么后果呢?他们将承担更高层的任务。所以对于员工的直接上司来说,成功的培训意味着损失一名得力助手。所以他们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他们应该支持个人发展方案,但这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威胁。因此,主管们从来不关心员工的发展,只关心他们的数量。从等级观点看,要求主管协助员工发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过,公司领导可以对主管施加压力,强迫他们接受这种矛盾关系,当然还要以权力作为交换,才能让他们支持个人发展方案。  个人发展方案还有一个潜藏的作用,就是为企业提供缓冲的空间—今天的矛盾,明天才暴露。个人发展方案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应征者通常在面试时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希望五年后是什么样子?”应征者一般会给出正面回答,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不过,反过来想想,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不是很满意,属于“尚待努力”的一类。人们习惯寄希望于未来,期待明天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人发展方案是对未来制度的要求。    那么,个人发展方案难道是社会的退步吗,是为员工设计的一场骗局吗?不,不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培养过程,应该使人们自动发现和识别错误。    结构性的错误    在一次演讲之后,有位董事长热情地跑来跟我握手,寒暄之后问我,我的著作中哪本书的观点最重要。“《自主的原则》。”我回答。于是,他请秘书马上帮他订一本,而他的秘书疑惑地看着他,说:“米勒先生,去年您不是刚给经理们一人送了一本吗?”  这足以说明一个事实:企业不断要求员工们自我负责、自我激励,并培养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但他们从来不重视这些计划的可行性和企业的组织结构。的确,企业中需要更多能够自我负责的人。但是,企业把这当作是员工个人的任务,而自己却袖手旁观,只等着坐享其成,这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  每个人对自己的发展和规划都负有责任,这也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投资,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一个好的个人发展方案必定要自主选择。而且,法律中也有相关条款,规定个人要对自己的进修和工作能力负责。不过,极为讽刺的是,目前的个人发展方案只代表着个人的缺陷和升迁的压力。企业试图通过个人发展方案,把结构上的问题转嫁到个人身上,把原因归咎于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由此强迫员工不断学习,以掩饰组织上的错误和沟通上的障碍。于是,问题从组织移接到个人,组织依然如旧,而个人却被强迫改变。    聪明的人在愚蠢的组织中永无出头之日。    企业经常会强人所难,要求员工完成由于公司结构上的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事。例如,在一个僵化、疲软的公司里,企业领导却要求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了保持组织,特别是管理阶层口号的一致性,企业经常会讨论个体行为特点。比如,企业一直都宣称“以顾客为主导”,却因为内部的缺失、懒散,导致顾客对公司失去信任。如果在一家组织失灵的公司中,你表现出严谨的思考性,并能身体力行,公司就会启动免疫系统,消灭你这个异类。正如社会学家阿多诺(Adornos)所说:“在一群笨蛋中找不到聪明人。”如果企业结构不变,个人的努力都是白费。如果某个企业真想彻底转型,就必须在组织结构和个人两方面同时努力。  公司的管理阶层该如何应对危机?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企业应该注意、监测哪些行为?什么样的员工需要学习?如果你想让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就必须引进新的薪资制度。按照这个制度,薪资应该由员工的知识水平决定,而不是和职位相称。员工的能力和薪资,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如果不承认加薪的重要性,那么学习型组织对企业来说就无所谓了。  个人发展方案缺少思考环节,但组织对于它的魔力却深信不疑。不过,它虽然“在组织内”工作,却不是“为组织工作”。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那么,就必须改变企业本身,因为:    没有组织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发展。    个人发展方案成为企业无能的借口    我反对把“人”从他的实际存在中剥离开来,而个人发展方案贬低甚至剥夺了个人的存在价值,因为他们无法合乎企业的期望。然而,员工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只能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员工是自己命运的主体,而不是薪资的客体,企业不应该横加干涉,更不要试图改变其个人特质。    我们应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原样,  而不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它们。    德国犹太组织的主席伊格纳茨·布比斯(IgnatzBubis)常讲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犹太人想为犹太会堂服务,但是被拒绝了,因为他是个文盲。人们给他提供了一个上学的机会,但他拒绝了。然后,他移民到美国,成了百万富翁。后来有人问他,如果他不是文盲,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位富翁笑了笑,说:“教堂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