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断充电靠自己,学习知识有方法(1/2)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将技术向相关产业辐射,并以自身需求刺激高端产品的研发,从而带动了我国新材料、

    生物品种、通讯等产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舟”六号飞天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启示是,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集中地体现在科技竞争方面,航天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航天工程进程不可停滞,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与俄、美航天强国相比,35年的距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缩短的。中国独立自主、刻苦攻坚的航天路依然很漫长。在这条路上,必然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可间断的过程。怎么学习,怎么实践?从中国航天人不懈的奋斗中,我们也许会体会到许多,精神上也会升华许多。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那么在一个企业中应该学习什么呢?个人的学习必须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在学习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首先看自己缺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每一个人所缺的都有不同,那么我们就应当在欠缺的方面加强学习和吸收。真正的学习要靠自己,只有在自己想学、自己有兴趣的时候,学习才会有效果。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科研底子薄,基础差,研究经费也少得可怜,什么都得从零开始。要学什么,又该怎么学,在零点的起点上,这也是个

    加强自主创新,争当学习型员工问题。航天人不怕条件艰苦,边学边创新,学进去了才会知道,自己需要学的太多,因为欠缺的太多。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边研究,边学习,才发展到了能够让中国人为之扬眉吐气的今天。一提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领军人物,也许很多人耳熟能详。他叫张庆伟,是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党组书记,也是**中央十六届委员会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之一。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一个参加工作只有20年的人,靠什么取得这样的成功和成就?那就是勤于学习、勤于实践以及勇于创造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1988年夏天,张庆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全新的事业等着他。勤奋的他不管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事,只要是工作,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做。“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时,遇到一个难题,休斯公司提出:卫星起旋后再脱离火箭,中方必须在火箭上附加一个起旋分离系统。张庆伟接到了这个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他经常一个人在实验室通宵加班,进行推算、演示。经过无数次的运算,1989年4月,星箭起旋方案终于完成。但休斯公司不接受这个方案。他又投入新的学习实践中。1989年11月,张庆伟随代表团来到休斯公司,参加最后的发射谈判。面对对方不问情况就提出许多难题,并以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