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遇袭是祸不是福(1)(2/2)

以拖慢了经济,那也是“乘数效应”。要争论的问题,不是有没有“乘数效应”,而是哪一种“乘数效应”更大,是由政府花钱还是由私人花钱更好。

    “资源是稀缺的”——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难就难在要自始至终牢记这一点。有些人即使已经成了有名的经济学者,到关键时候也还是记不住。

    读者们不要相信那些发动战争有利美国经济的说法。大炮多了,黄油就必定减少。应该承认,在战争的初期,经济状况可能会因为政府增加开支而出现蓬勃的景象,但那只是暂时的,因为将来必定有许多可取的经济物品,会被大炮的生产挤走,人们将来的享受肯定会减少。

    与此对照,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失业率上升,经济出现了萧条,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军工产业需要“关停并转”,因而造成了“乘数效应”的缘故。但是,这种不良的“乘数效应”只是经济的一个侧面,从另一侧面看,许多良性的“乘数效应”也正在发生。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衰退,就说结束冷战不好。生产大炮的人只会暂时失业,只要减少生产大炮,将来就必定有更多更可取的经济物品出现。

    既然倒掉几幢大楼不足以破坏美国经济,而美国政府增加开支也不见得振兴美国经济,那么这场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对美国的经济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遇袭是祸不是福。美国经济受到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最根本的冲击是:人们醒悟到美国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安全国度了。

    有人指责美国的情报人员是草包,事前竟然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这种指责太求全责备了。须知道,美国是一个开放社会,可谓无孔不入。当恐怖分子愿意蓄心积虑去死的时候,他们所采取的非理性的做法,往往是防不胜防的。只要美国维持现有的制度,她在防范国内恐怖活动方面,就注定是薄弱的。况且,美国即将展开持久的“报复”行动,这些行动反过来又会激发新的“反报复”行动。

    以前,人们认为美国是非常安全的地方,愿意在那里投资,哪怕那里的回报率低一点——毕竟安全本身就是回报的一部分;但现在,既然安全性大大下降,人们为了规避风险,就会调整投资组合,减少在美国国内的投资。

    美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不在于倒了大楼和死了精英,也不在于政府和保险公司将要大洒金钱,而在于她变得不安全了。安全性下降,才是美国经济遇到的最大威胁,而航空、旅游、地产等行业则首当其冲。至于具体有多大的影响,有自知之明的评论员恐怕应该保持缄默,等到事后才发表议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