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奶为何倒进大海(1/2)

    2001年7月23日

    谈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腐朽,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牛奶倒进大海”。那是说,英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会造成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结果,一面穷人在挨饿,一面农场主却在倾倒牛奶。社会财富的浪费,令人发指,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

    美国的确存在农产品过剩的现象,不仅是牛奶、奶酪、黄油等奶制品如此,还有橙子、柠檬、桃子等水果也是如此。正因为“牛奶倒入大海”的说法形象生动,家喻户晓,所以它所包含的误解,也就顺带深入人心,成为大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观念。事实上,即使在美国国内,社会上也仍然普遍把这种现象,错误地归咎于美国农场的“非凡生产力”。

    把牛奶倒进大海,那是事实。但其中的原因,却不是大家以为的那样。很多人以为,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造成的,但事实恰恰相反,那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彻底造成的。

    世界各国的政府,对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之下,某些团体受损,某些团体受惠。不知何故,农民往往总是受惠的一群,他们普遍都能争取到本国政府五花八门的扶持和补贴,而英、美、法、日等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自然也不例外。

    我们举美国牛奶业为例子。牛奶场产出的牛奶,可以分配于多种不同的用途,包括鲜奶、奶酪、黄油和冰激凌等。牛奶场主为了谋取最大的利益,要把牛奶适当分配到不同的用途中去。牛奶场主的决策是:限制鲜奶的产量,并把更多的牛奶用于生产奶酪和黄油等奶制品。

    这么做的原因,是消费者对鲜奶有比较“执著”的需求,即使牛奶场主减少鲜奶的供应量,从而提高鲜奶的价格,消费者也还是愿意多花钱来维持喝鲜奶的分量。因此,牛奶场主为了增加盈利,就要限制鲜奶的供应量。

    如果牛奶的总量不变,那么鲜奶减少了,其他奶制品就会相应增加。本来,为了确保在奶酪、黄油和冰激凌等奶制品上取得最大的利润,牛奶场主应该根据相同的道理,限制奶酪、黄油和冰激凌的产量。如果是这样,牛奶场的规模,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至于过分扩张,而多余的土地、资金、劳动力,就会从牛奶场转移到其他收益更高的行业中去。

    但问题是,牛奶场主不知道使了什么招数,以牛奶场的“利益”为旗号,打动了国会议员。于是,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让美国政府高价收购过剩的奶酪和黄油。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