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牛奶为何倒进大海(2/2)

来,牛奶场主自然就变本加厉,拼命提高奶酪和黄油的供应了。美国的奶酪和黄油供过于求,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么平平无奇:收购价格过高,供应量就会过剩。

    其他农产品的管制和扶持,情况也是如此。政府如果按照奶牛的头数来给农民颁发补贴,那么农民就会拼命养奶牛。养奶牛是为了领取补贴,而不是为了卖牛奶给人喝,所以倒掉牛奶并不稀奇。同样,政府如果高价收购奶酪,那么奶酪就会过剩。实际上,美国政府以高于“出清市场”的价格购买了大量奶酪,把它们藏在国库里,然后送到外国救灾,或在美国国内低价出售,或赠送给穷人。

    这是个荒唐的恶性循环:农场主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限制产量,从而抬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政府则以更高的“扶持价格”收购农产品,从而诱使农场主过量生产。整套做法的后果是:一,政府把纳税人的金钱分给了农民和美国国内外的穷人;二,牛奶场的规模过分扩张,奶制品因过量而产生了“社会的浪费”。

    为什么是“社会的浪费”?因为要是政府把金钱送给穷人,那么穷人就会把金钱用在其他个人估值更高的地方,而不会用来品尝本来不需要品尝那么多的奶制品。

    为了避免农民超量生产所造成的惊人浪费,美国国会后来又出笼了另一种形式的“价格扶持”措施,那就是实施生产管制,禁止农民过量生产;同时,政府对农民给予补偿,以鼓励农民“保存土地实力”。这恐怕是一种进步,因为农场主再无须假惺惺地从事生产,而只需坐以待币,直接领取政府的补贴。问题是,为了领取补贴而故意闲置的土地,仍然是社会的浪费。

    以前我们提到“生产过剩”的现象,都说那是经济制度的内在腐朽造成的,这么说倒也没错。问题是具体腐朽在什么地方,大家就似乎不甚了了。腐朽的地方在于:政府对农产品实施了扶持价格。

    当然,经济学不作价值判断。你说这是资本主义的腐朽?可以。说这是劫富济贫,财富的公平分配?没问题。说这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了振兴“美利坚的民族农业”?悉听尊便。

    经济学原理可不管这些,它只是直白地告诉你,经济政策和经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那就是:一旦价格超过市场出清的价格,供应就会过剩;一旦价格回落到市场出清的水平,供应过剩的现象就会立即消失。这个原理四海皆准,跟“资本主义”与否,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