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传统行销的末日(1)(1/2)

    广而告之和拼命杀价已经落伍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绝大部分产品是供过于求,市场行销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市场部所要做的大多就是广而告之,甚至是死要面子(如争当CCTV标王)活受罪,还有就是拼命杀价的招式。

    行销部门能如此悠闲,是因为大家都处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被保护的市场下,大部分竞争态势可以预期,整个媒体环境绝对单一(因而才有了CCTV标王),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于是,任何行销活动都聊胜于无,基本上怎么做都不会出太大的差错。

    几年市场行销的推广活动下来,电视广告令人反胃,粗糙的公关不见成效,促销活动上满眼是漂亮的礼仪小姐和飘扬的红气球……缺乏创新与对市场和对消费者的细分,行销活动鱼龙混杂。点子大王们的日子也十分舒服,大部分公司都不顾行销的结果,它们只需要疯狂的点子,没有人去评估行销的效果。

    如今,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已经过去,曾经拥有政策垄断优势的国有大企业,以及在“乱世”中靠三板斧杀出血路的民营企业,正面临转型的严峻挑战。简单原始的“广而告之”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的新变化,而行销的成败已成为关系产品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市场环境的10倍速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新的行销方法

    根据哈佛学者波特关于竞争分析的观点,随着消费者习性、新竞争者、协力商、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加入WTO,将给中国市场带来10倍速变化的冲击,与这种竞争态势相对应的五元素(行业内的竞争者、供应商的变化和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市场上的“新进入者”以及你产品的替代品)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若从SWOT分析来看,消费者的多元化、大渠道的形成、竞争的加剧、媒体的细分……都表明我们正在面对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一个美丽而又残酷的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附:中国市场的行销误区

    公关宣传=市场行销

    我碰到很多人误认为公司的公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