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17)(2/2)

子不洗澡和母亲僵持不下,能否先放放这个问题,暂且不洗澡,等双方平静以后,再来讲道理。当孩子听明白又知错时,这件事就好办得多。要么,就先放好水,叫他一次,他不洗就不去理他,忽略他,看也不看他一眼,使他觉得僵等下去没有意思。由于他还是喜欢洗澡的,并已习惯了按时洗澡所带来的快感,就会要求洗澡,改正错误。千万不能求他,在表情和口气上都不能表现出乞求的意思。否则,他会认为这很好玩,和一场游戏一样,可以天天重演。家长在情绪上控制有度后,如何再将孩子的情绪扭转过来,也是一门需要培训的技术。与孩子交流时语气的轻重缓急、用辞技巧、面部表情也都应该注意。

    我认为,上面那位母亲很恰当地处理了何时“抓紧”的问题——仔细观察并给予她儿子适当的帮助——与何时“放手”——走到一旁让孩子们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式。

    要知道,你蹒跚学步的孩子需要你帮助他找到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玩的方法。对于非常小的孩子,必须教他如何去做。这意味着在旁照看的父母或保姆,作为游戏时的“监护人”,不仅应当保证孩子们互不伤害,还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怎样才是适当的社会交往行为——寻求同一目标,按次序轮流操作,了解到其他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事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希望。即使到了五六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仍然会从大人们要他们彼此尊重的提醒中受到教益。幼儿园的孩子们还不清楚他们的话会损伤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