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宜家的营销(5)(2/2)

体互动

    “坎普拉德完全赞同言论自由——如果不是指那该死的报纸的话。”丘吉尔的这句话着实道出了那些时常指责、攻击宜家的人的心声。

    在宜家和媒体的关系中,二者是互相需要的,宜家是好企业的典范,而坎普拉德更是从两手空空到征服整个世界的人物典型;媒体对宜家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虽然许多媒体也不断曝光、制造着一些伤害宜家的事情。

    在宜家历史上,有一段插曲足以证明新闻媒体是可以积极地改变一家企业的发展进程的。

    宜家家居素以“低价高质”而家喻户晓。当越来越多的瑞典人涌向埃耳姆哈耳特,再驾着他们的“沃尔沃”小货车满载而归时,家具品味的评论家们和当时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设计师们却对宜家的产品给予以无声的轻蔑。只要宜家推出一件格调高雅的家具,他们就认为这是一件复制品或者干脆就是剽窃来的。

    玛丽安娜·弗雷德里克森,一位正直的女记者,后来的《家居》杂志主编,听腻了办公室里人们对宜家的怀疑,她最终接手了这件事并决定亲自去埃耳姆哈耳特看个究竟。她想了解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样子。随同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一位家具产品专业摄影师。坎普拉德和他的侄女及负责产品品种开发的贝莉在办公室里紧张地关注着玛丽安娜·弗雷德里克森一行的参观进程。他们早就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编辑,并一直对其心存畏惧。但实际上,她即将以一篇果敢的商业新闻揭开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参观完宜家后,《家居》杂志对宜家家居进行了全面考察,考察范围包括商品的质量、品种、样式、功能和价格。其考察方法是,由一个匿名人士组成的小组以尽可能平均的价格购买了一系列家居商品,如沙发、餐桌、扶椅、书架、灯、窗帘等,同时从国内其他商店和厂家买入同种商品。考察结果震动了家具行业和普通大众。宜家每一件产品的质量数据都优于那些出自名师之手的最精良、也是最昂贵的家具产品。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宜家根据著名的桑纳特款式在波兰制造的弯木椅。当时它在宜家商品目录中的名称是奥哥拉,价格为33克朗,而“豪华商场”里同种椅子的价格是168克朗。最后是廉价的椅子赢得了测试,在机器上进行了5.5万次翻转实验后,这种在华沙南部的工厂里以传统方式制作的山毛榉木扶椅依然完好无损。

    1964年9月,《家居》杂志根据其考察的结果,公布了一篇令人感动的家具商品调查报告。它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向人们说明,在宜家商场以33克朗购买的一把椅子,其质量优于在其他更大规模的家具店里以贵五倍的价格——168克朗——购买的同类商品。

    《家居》杂志测试报道后,宜家家具价廉质优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汉斯·阿克斯就势把预算调整到6000万克朗。宜家一下子成了当时的市场主导,杂志把“宜家”定义为代表着斯德哥尔摩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标品牌。从此,宜家的产品走进了瑞典中产阶级的客厅,并受到广泛的欢迎。

    一旦独立的机构揭示出真相,那些轻蔑的言论就不攻自破了。《家居》杂志这次事件的美妙之处在于双方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双赢:这种不偏不倚的测试成为杂志社的招牌栏目,为它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声誉和吸引力,广告业务迅速攀升,而我们的宜家更是在一夜之间不费吹灰之力,洗去所有的污秽,也无须巨额投资就无可争议的获得了公众的认可。